大别山之子“回家”(下)——原乌鲁木齐军区肖全夫司令员魂归故里

  任祖林 柴旭 王健 王兴海 曲玉宁

  牢记初心,关爱人民

  肖全夫以军人为终身职业,始终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中。他一生中最爱唱的歌是《我是一个兵》。这不仅因为这首歌是他任师长时的师文工团创作的,更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是“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

  1959年至1961年,我国大面积遭受自然灾害,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当兵吃公粮,古今一个样”的论调,肖全夫发怒了!他坚定地说:“我们人民军队,必须与群众同共甘苦,想人民所想,急国家所急。”他组织部队大力开展农副业生产和节约活动,进行助民种地积肥、植树造林、建造水库、修筑道路等。第一年,该军种地面积过万,粮食、油料、蔬菜获得丰收,不仅改善了部队生活,还支援了地方市场。第二年,继续大搞农副业生产,又领导开展“灭鼠挖粮”活动,仅从老鼠口中就夺回粮食64万斤。

  当人民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肖全夫总是冲在第一线。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肖全夫心急如焚,奉命奔赴现场,指挥3万多名官兵紧急抢救被压在废墟中的群众,帮助他们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同年8月4日,连日暴雨致辽河辽中县三家子段决口,现场一片汪洋。总指挥肖全夫乘坐直升飞机来了!一下飞机,他就乘坐汽艇冲进激流勘察,与军地领导一起研究抢险方案。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那黑瘦的脸庞和嘶哑的声音。经过军民共同努力,洪魔很快被降服了。

  上世纪60年代,大庆工人阶级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使原油不断增产。但因铁路运输状况不好,大庆原油无法全部外运,油库爆满,急需修建从大庆通往抚顺、大连和秦皇岛的输油管道。1970年,国务院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沈阳军区,肖全夫担任了输油管道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当时,派性严重,社会动乱。他排除干扰,殚精竭虑,带领部队、工程技术人员和30万民工,一切从零开始,筹集资金、材料、设备,组织施工,协调各方,解决矛盾,打响了一场输油管道建设的人民战争。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75年9月,建成了总长2471公里的大小8条输油管道,年输油能力为4000万吨,开创了全国输油管道建设的先河。在施工过程中,他处处想着沿线人民群众,为农安县建设炼油厂,为黑山县、大连市解决水源,为大凌河等多处架桥修路,过庄稼地先抢收后施工等等,尽量减少施工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还为他们带去实惠。所以,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受到沿线政府、群众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工农、军民关系。

  1980年1月,肖全夫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到军区后,他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冒严寒,抗酷暑,深入边防、部队调查研究,深为军区部队的条件艰苦所震撼,也深为广大官兵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他多次向中央军委和三总部机关反映边防部队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军委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于1982年拨专款2.8亿元,支持军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官兵的生活、执勤、战备条件。1984年8月,他以68岁高龄,历时20天,驱车3000多公里,亲临“氧气吃不饱、夏天穿棉袄”、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阿里高原和海拔5380米的喀喇昆仑神仙湾边防连,带病检查指导边防施工,看望施工部队和边防官兵,把军区党委、首长的关怀送到广大基层官兵心中。经过三年边防建设,军区所有的边防连队都通了公路和电话,官兵们都住进了坚固保暖的营房,用上了电灯,看上了闭路电视,有了文体活动场所,吃上了新鲜蔬菜,永远结束了住简陋危房、靠牛羊驮运物资、电报会诊疾病的历史。广大边防官兵把军区党委、首长的关爱牢记心间,转化为搞好边防建设、战备执勤的无穷力量。

  肖司令员不仅在他的工作平台上为人民做了很多大事、好事,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大爱,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心系群众,爱兵如子,把爱播撒到细微之处。最近网络上有一篇《为烈士献上一盘饺子——将军女儿完成将军50年前的一个未了心愿》,讲的就是肖全夫的故事:珍宝岛作战期间,在正要开饭吃饺子时,某师工兵科副科长孙征民为执行紧急排雷任务,一口未吃就出发了,只留下一句“留着等我回来再吃吧!”然而,孙征民再也没有回来。肖司令员心情非常沉痛,让炊事班煮了一盘饺子放在桌子上,默默地看了半天。后来,他多次把这件事讲给夫人刘海波和孩子们听。2018年12月21日,肖司令员的女儿肖南征手端刚出锅的热饺子,来到珍宝岛烈士陵园,献到孙征民烈士墓前,深情地说:“战斗英雄孙征民烈士:我是肖全夫的长女,根据爸爸的心愿和97岁老母亲的嘱托,今天给您送来一盘热饺子,还有醋、酱油和白酒,您吃好喝好……”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肖全夫爱民爱兵的故事还有很多。他是一位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对敌人铁石心肠,对人民柔情似水。因为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一员。

  不忘初心 魂牵故里

  肖全夫的儿童时期是在大别山度过的。他虽然在大别山只生活了16年,但他对生他养他的大别山是爱得很深很深的;他虽然只回故乡两次,但心却是始终牵挂着故乡的,并力所能及地为家乡解决困难。

  1951年初冬,刚升任副军长兼参谋长的肖全夫携夫人刘海波和女儿第一次回金寨。父母和哥哥均已故去,他只得借住在婶婶家。首先看望了乡亲们,请他们吃了一顿饭;然后,买了两口棺材,收殓了分葬在两处的父母亲的遗骨,为他们合葬。当肖全夫夫妇了解到堂兄全则的儿子邦刚自幼父母双亡、由奶奶抚养、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后,决定认其为养子;第二年,派警卫员把邦刚接到部队,自费供他上学。刘海波对邦刚视同己出,弟妹们也都把他当成大哥。邦刚学习勤奋,成绩优秀,毕业于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后成长为师职干部。

  1960年,肖全夫得知家乡农业生产器具落后、效率低下的情况后,自费买了两台机床送给县农机厂,支援家乡的农业生产。

  1977年,肖全夫第二次回金寨。这次他专程看望了启蒙老师张世诺,还与社员一起下田插秧、锄草;随行军医免费为乡亲们看病治病。他得知公社发展生产缺少运输工具,在回沈阳后立即从军区后勤买了两辆退役汽车,送给他们。

  1982年,军区开展大规模边防建设,除动用部队外,还需要大量民工。肖司令员让秘书与金寨县政府联系,动员他们组织工程队参与。县里立即组织由肖邦龙带队的400多名民工,到新疆承包边防道路建设工程,既支援了边防建设,也为农民创了收,为金寨县劳务输出开了好头。

  1985年,金寨县的交通运输发展很快,一时汽油供应非常紧张。肖司令员知道后,急地方所急,通过石油部门,给家乡解决汽油指标100吨,解了燃眉之急。

  肖司令员是一位讲党性、守规矩的领导。他帮家乡帮亲友是有原则底线的:帮集体不动军用物资,帮亲友不违政策规定。

  当家乡亲人们得知肖全夫成为沈阳、乌鲁木齐军区首长后,找他要求参军入伍的不少。他认为,年轻人要求当兵报效祖国是好事,曾先后同意五、六名晚辈当兵,但在入党、提干等敏感问题上从不徇私,严格按规定办。这些年轻人在部队经受了锻炼,学到了本领和技术,陆续离开部队退伍回乡,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能人。肖之虎是首长的侄孙,1980年入伍。1984年8月,军区给边防部队一批战士骨干直接提干指标。所在单位出于照顾,将已任班长的之虎作为提干对象上报军区批准。首长看到后,认为之虎虽然个人素质优秀、但没在边防工作,不能占用这个指标,便找之虎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之虎愉快地放弃了这次机会。年底,之虎退伍,政府按退伍军人安排了工作。由于他积极努力,逐步成长为科级干部、县政协委员。肖司令员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经常教育他们“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不准打着爸爸的旗号谋私、经商。子女们都认真地实践了这些要求。

  肖司令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建设,关心老区人民疾苦。他曾多次把金寨县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情况,口头或书面向中央和有关部门反映,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每当家乡领导来看望时,他都要详细地询问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情况,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每当家乡的乡亲有困难找到他时,他都热情接待,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家乡人民至今念念不忘。现在可以告慰首长的是,家乡金寨,在党的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面貌大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他所期盼的好日子正在实现。

  在晚年,肖司令员最爱听的歌是《歌唱大别山》,能把歌词都背下来。当听到“大别山高过天,小路弯弯绕云间,亲爱的同志哥呀他离开家乡上前线,家乡的一草一木多留恋”时,经常见到他眼眶里泪花闪动。首长这么热爱家乡,可为什么解放后只回家乡两次呢?他曾经对我们说过:“我是革命战争的幸存者,每当想到一起参红的战友们很多都牺牲了,就觉得只有努力工作才对得起他们,回乡探亲的事就放下了;后来职务高了,回去会给地方政府添很多麻烦,心里不安,也就不想回去了。”

  进入耄耋之年,肖司令员对夫人和子女安排了身后之事。他说:“我走了以后,要回到老家去,把我埋在你们的爷爷奶奶坟旁:一是我16岁离开父母,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们,从没有在他们膝前尽过孝,到那边我要好好地陪着他们;二是大别山养育了我,我热爱那里的父老乡亲,我要看着他们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他的愿望,夫人刘海波、儿子肖江从2017年开始,数次回金寨,对爷爷奶奶的墓地进行了修葺;在金寨县烈士陵园预选的墓地上为肖司令员建了墓,于2019年3月1日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老将军魂归故里的愿望实现了。

  我们曾经有幸在首长身边工作,受到了言传身教的熏陶,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关爱,学到了很多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为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深深地感谢首长的培养教育之恩!我们一定认真学习和发扬首长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工作作风等优良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

  敬爱的司令员,您的一生是忠心耿耿为人民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现在您已回到故乡大地母亲的怀抱,请安息吧!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执行干警积极沟通协调 被执行人主动腾退别墅⊙叶集区法院:一日执结六案到位1500万元⊙舒城县法院:打响春季统一行动“第一枪”⊙金寨县法院:山区法庭联动破解执行难⊙图⊙金安区法院:跨省追击擒获“老赖”⊙霍邱县法院春季行动首日拘留5老赖⊙霍山县法院开通“执行110”⊙大别山之子“回家”(下)——原乌鲁木齐军区肖全夫司令员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