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金寨县试点实施以“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为主要内容的“能人回归”工程,动员外出创业能人回村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兴办经济实体、推广致富技术,较好形成了“用一个能人,兴一个产业,活一个村庄,富一方百姓”的格局。
用心打好“乡情牌”,搭建桥梁促回归。利用春节返乡契机,摸清在外创业人士基本情况、行业背景和回乡意愿,建立外出能人信息库,截至目前,全县共收录外出能人224名、70%村至少有1名能人。利用金寨在外创业者协会人才集聚优势,开展有针对性谈心沟通和思想动员;运用电视台、先锋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外出能人回报桑梓、反哺家乡典型事迹,不断激发外出能人回乡创业、投资兴业热情。采取专项考核方式,全面了解回归能人政治素质、发展意向和群众口碑等情况;打破地域限制,采取“双向选择”、跨村任职方式,引导回归能人合理选择任职村,实现回归能人资源统筹利用、优化配置,确保能人作用发挥。
用心打好“创业牌”,产业致富促脱贫。坚持将回乡投资创业、发展村级产业,作为回归能人的核心职责,明确要求制定任职工作计划、产业发展规划,并利用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带头兴办经济实体、推广致富技术、解决群众就业、兴建公益设施、倡树文明新风。能人李德全回村任职后,先后投资180万元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六安瓜片炒制中心”,打造“老山头”电子商务示范街,带动周边20余户群众就业脱贫。外出创业能人、“全国十佳农民”童维新,在其任职的果子园乡白纸棚村,引资6000万元创办石沁泉水公司,投资48万元成立新农梦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带动46名群众年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入股年分红10万元。
用心打好“待遇牌”,关心激励促履职。坚持“靠能人兴村、靠待遇留人”,通过给予政策、政治、经济、荣誉等方面待遇,激励能人认真履职、安心创业。在政策待遇方面,明确回归能人享受县内招商企业同等待遇,在证照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在政治待遇方面,明确回归能人与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签订聘任协议后,除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外,还挂任所在乡镇党委委员;县里为能人任职村增加1名村干部职数。在经济待遇方面,明确回归能人工资待遇比照县委组织部直管村书记执行。在荣誉激励方面,明确回归能人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作出突出贡献的,优先列入党内表彰、推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用心打好“服务牌”,栓心留人促扎根。坚持服务能人“暖心工程”,关心关注能人思想动态,协调解决能人困难问题。实行领导联系制度,明确1名县领导、1个县直单位和1名乡镇班子成员牵头联系1名回归能人,定期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县委组织部牵头召开由回归能人、有关乡镇村和扶贫、财政、农业、招商等部门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推进措施。建立服务保障制度,县委组织部建立能人档案,通过定期走访、日常谈心、开展考核,对回归能人实行动态管理;有关乡镇、村负责能人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同时明确1名专职联络员,做好工作对接和协调服务,确保能人在基层安心、安身、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