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有所呼 施政之所向——2019,六安创建再发力

  本报记者 杨秀玲

  3月2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2018年度省会(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首轮测评情况。在113个地级全国提名城市比拼中,六安位列第16名,受到通报表扬。

  2018年2月14日,我市成功入选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拿到了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一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抓起做起,既为群众“办好事”又让群众“好办事”,城市管理秩序提升较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市积极抓重点问题解决。针对电动车和自行车逆向行驶、不走非机动车道、闯红灯和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举牌子”“罚款50元”“抄写交规”处罚;新增施划停车位6530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7200米,新建光明路南侧、人民医院、小东街等7个生态停车场,开放停车位1670个;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建设枢纽站、首末站32个,投入公交车530台。引入“千万加”模式,对城区17个农贸市场分批升级改造。开展“小区十乱”整治、楼道“牛皮癣”整治、物业管理规范行动、文明小区文明楼道评比等活动;按照路平、地净、灯亮、水畅的要求,加大了背街小巷的整治力度,取缔占道摊点,施划停车泊位,清理卫生死角,设置公益宣传,先后整治267条背街小巷。出台《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围挡及公益广告设置标准》,统一高度,统一材质,市政府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中心城区储备土地管护办法的通知》,着力打造“有颜值”的政府储备地块。

  一年来,我市多措推动移风易俗,设计印发《六安市民文明手册》《六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问卷调查应知应会》等创城宣传读本;广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出台《六安市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30个,开设宣传专栏“美翻了我的村”,上线45条美丽乡村移风易俗信息。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六安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组,常态化开展“六安·邻里邻好”“青春扶贫1+2”“美化环境 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全市志愿者注册。截至目前,六安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已达701132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784个,记录服务时长95万小时。

  文明无止境,创建再提升。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2019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区负总责、重心下移、街道主抓”的工作方法,围绕规范提升交通、生活、市容秩序等创建重点,抓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街道社区小区规范提升行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文明交通提升行动、文明旅游提升行动、窗口行业提升行动、公益广告宣传提升行动、农村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行动等“十大行动”,真正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解决好,创造优良人居环境,让六安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民众有所呼 施政之所向——2019,六安创建再发力⊙“春分” 春意浓⊙精准“把脉”企业解困⊙板子不能总是往下打⊙我市6地上榜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叶露中在市城市建设暨征迁安置工作领导组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王胜调研金安经济开发区企业发展情况 ⊙优化发展环境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市政协召开资政会筹备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