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十大行动” 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本报记者)近日,《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以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正式印发,坚持以制造强市建设为中心,着力构建“3610”产业新体系,明确提出实施工业转型发展“十大行动”,为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重点工作把准方向、明确重点。

  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开展民营经济提升行动,把中央和省对民营经济“降税减费”的政策落实到位,不产生优惠政策的“堰塞湖”,整合设立1亿元规模的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真抓实干,畅通政企交流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龙头企业壮大行动,把有限的政策资源体现在扶优扶强,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纳税过亿企业扶持”行动计划,全年10亿元企业突破15户,亿元企业突破360户;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行动,鼓励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力争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各10家。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大力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行业研发平台。力争全市制造业规模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开展“技术改造升级行动”,分层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家居制造等行业率先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采矿冶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推广“机器换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全年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开展“落地项目提速行动”,按照项目管理台账制、按月调度制、定期通报制、领导联系制、部门包保制“五种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保障落地项目顺利推进、按期投产、尽早达效。全年工业固定投资增长10%,全市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开工100个以上,投产50个以上;开展“开发区转型升级行动”,鼓励各开发区按照集聚集约要求,提升产业竞争力,明确1个首位产业,重点发展2-3个主导产业,做强做优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以错位发展、集群建设为核心,扎实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建设。

  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

  开展返乡创业主攻行动,以开发园区为主体,加快推进一批高水平创业平台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返乡创业类平台2个,省级返乡创业类平台5个,打造10个左右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新增小微创业企业600家。推行“帮办制”服务,引导推动建立健全市场化、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困难企业纾困行动,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纾困资金,按照“五个一批”的工作法,制订困难企业处置方案,结合退城进园工作,处置长期停产工业企业及停建工业项目,力争全年盘活困难企业100家,完成星瑞齿轮等20家企业的退城进园;开展企业家培养行动,持续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大力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社会地位,发挥企业家经济发展领头羊作用,有效提振企业家信心。

  下一步,我市还将对“十大行动”细化目标任务、制订责任清单,通过更精准的引导、更创新的举措、更有效的实招、更有力的落实,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全市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为绿色振兴加足马力,为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市领导走访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机关⊙我市举行“慈善救急难”项目救助金发放仪式⊙陈来凤获评“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裕安区扎实推进“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农行裕安区支行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从会场到现场 接地气得人气——霍山县开展“严强转”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掠影⊙北京:“机器人探长”落户社区⊙我市实施“十大行动” 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老赖玩“人间蒸发” 千里之外被擒获⊙江家店镇加大殡葬监管力度⊙毛坦厂镇开展农村清洁村庄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