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我市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工程纪实(下)

  本报记者 张 静 曹 辰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以来,我市加大实施返乡创业工作力度,通过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创业管理、强化精准服务、加强创业培训等措施,全面推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引导科技企业集群发展,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多元化发展,吸引了近15000名人员返乡创业,取得不俗成绩,也成为我市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惠及民生的新渠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平桥高新产业聚集区,总投资12.6亿元的裕安康桥婚纱小镇,目前已签约入驻返乡创业婚纱礼服企业百余家。作为第一批入驻企业,去年5月,安徽宝莎婚纱礼服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善兵便带着一帮员工来到了康桥。“苏州虎丘的婚纱产业面临转移,而家乡六安是承接婚纱产业的最好地方。”我市实施的返乡创业工程,让马善兵和众多行业伙伴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机遇和前景。

  众所周知,苏州和广州是全国两大婚纱专业市场,而苏州集中在虎丘从事婚纱产业的人中,六安人多达百分之七十。为做好承接虎丘婚纱产业,我市按照特色产业小镇的规划思想,打造了占地面积约60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康桥婚纱小镇,采取租售并举的灵活招商政策,接纳六安籍厂商返乡发展。不仅“筑巢引凤”还“优扶助营”,康桥专门成立了运营管理服务公司为入园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确保入园企业稳得住、有发展、运营好。按照规划,整体竣工投产后的康桥小镇,可承接婚纱礼服企业500余家,带动就业近万人,年交易额可达25亿元,将成为我市小微企业返乡创业的重要平台,到2020年更将创建成为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平台。彩霞秀禾有限公司也是去年第一批入驻康桥的企业,在婚纱礼服行业内有很高知名度,全年营业额达3000万元。“这么好的发展环境,又有良好的服务,我们没有理由不回家乡啊。”总经理贾云生很欣喜家乡的发展变化,也想着借助家乡搭建的好平台,扩大企业发展规模。

  六安大学科技园、裕安高新双创园、霍山众创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筑巢”工程,我市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大力兴办和依托标准化厂房、小微企业创业园、科技孵化器等平台,形成了一批产业层次较高、集聚程度较好、配套服务较完备、运营管理较规范的创业创新平台,截至2018年底,全市纳入统计的返乡创业平台4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25个,市科创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广大返乡创业者提供了理想场所。“筑巢”仅是“引凤”的第一步,还需做好“暖巢”保障,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高位推进抓落实;出台《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园区提档工程,全市累计完成返乡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多亿元,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各县区在返乡创业园设立政务代办点,推行“帮办制”,强化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延伸服务。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创业专家服务,发展创业服务云平台服务商49家、各类创业专家121名,以网站、PC客户端、手机APP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培训等各类高水平、专业化的指导服务。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引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我市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工程纪实(下)⊙爱心义诊情暖老人⊙村头板凳议“大事”村头板凳议“大事”⊙莫让干部沉“会海”⊙我市全面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叶露中在金安区三十铺镇调研时强调学习新思想 把握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市政协机关党委第一支部召开2018年度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