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辣条还得靠“国标”

  李英锋

  央视“3·15”晚会中曝光了“虾扯蛋”等辣条生产环境脏乱差及包装宣传与实际成分不符等现象。3月16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辣条是高油、高盐、高添加的调味面制即食方便食品,经常食用不利于健康,要求在全省所有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

  多年来,辣条一直在争议中生长。一方面,辣条颜色鲜艳、味道浓烈、油腻腻,经常被各地监管部门重点检查,被责令下架,甚至被贴上了“问题食品”“低端食品”等标签。另一方面,辣条虏获了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心,市场份额不小。

  今年央视“3·15”晚会对辣条“开炮”,辣条市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作为一名基层市场监管老兵,笔者双手赞成严管辣条市场,但监管应于法有据,规范操作,应以“国标”为准,不能跟着感觉走。

  查封被曝光的辣条企业及产品,发布“辣条禁令”,让人解气,但依据相关法律,辣条企业生产环境脏乱差或产品包装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法律责任中并没有针对产品的查封、没收、下架、召回或禁止销售等项。以高盐、高油、高添加为由发布禁令,值得商榷。

  辣条安全不安全,关键看标准,如果辣条符合食安标准,就有在市场上生存发展的权利,反之,则没有。目前来说,辣条尚没有统一国标,只有河南、湖南等地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而这些标准已出台多年,很难说是否符合当前渐趋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且标准之间存在“打架”的情况,有的将辣条视为“调味面制品”,有的视为“挤压糕点”,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种类数量也不同。有学者认为这些标准的高盐、高油、高糖问题都没有解决,铝限量标准也太高。标准不一,检测依据和监管尺度自然也不同,这给企业生产、市场监管、消费维权都带来了不少争议和困惑。

  据悉,今年上半年,辣条“国标”有望出台,这是一个好消息。只有依法依“国标”对辣条进行监管,该取缔的取缔、该规范的规范、该认可的认可,才能建立科学监管、公平监管、长效监管的机制,才能促进辣条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推动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上新台阶⊙推动依法治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市推进贫困人员 城乡居保应保尽保⊙农行裕安区支行“送国债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身残志坚,他和母亲携手脱贫⊙芳菲淠河畔春光醉游人⊙监管辣条还得靠“国标”⊙试驾车马路上撒野任性男子被处罚⊙六安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计划(2019年3月18日六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主任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