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政行业走上职业化

  余尚流

五的0164.JPG

  家政从业人员在参加厨艺技能比赛。 本报记者 陈力 摄

  长期以来,家政行业存在一些乱象。雇主用得不放心,保姆干得不开心,成为家政行业发展的一个困境。现实中,个别“阿姨”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不达标;有的保姆表里不一,服务态度人前人后有差异;极少数钟点工责任心不强,甚至手脚不干净。而保姆纵火、毒杀老人、虐待幼儿等等极端事件,加深了人们对家政人员的信任感缺乏。

  目前流行的用工模式,是雇主从中介公司找保姆并支付中介费,之后雇主和保姆就成了雇佣关系,与中介无关。不少家政公司为了赚取中介费,把保姆的准入门槛放得很低,只要“有身份证,能正常交流,会做基本家务”就可以,有的甚至连健康证都不需要。前期没有培训,后期没有管理,只要签一单挣一单中介费就万事大吉,家政公司这样当甩手掌柜,市场乱象由此而生。

  应该说,家政行业虽然属于服务业,却具有其他服务业所没有的一些特征。首先,家政行业的从业者和需求方是家庭或个人,而连接供求双方的家政中介公司也大多规模很小。其次,雇主与保姆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不可避免地在经济交易之外形成某种社会关系,这时信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巴掌拍不响。从家政人员的角度看,雇主群体何尝没有瑕疵?暗地挑刺,克扣工钱;工作内容超出合同规定,要求太高太细;不尊重人,给脸色看……这些都是保姆们不能忍受的对待。她们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还要忍受“低人一等”的成见,这种状态不仅造成从业者的一些心理问题,成为部分纠纷的诱因,进一步地看,她们有的与雇主只有雇用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没有养老保险,也难有公共领域发声的能力与渠道。实际上,“毒保姆”“坏阿姨”只是被舆情放大的极少数个体,并不能代表整个家政行业。

  雇主用得不放心,保姆干得不开心,与其互相抱怨,不如反思如何从根本上调和家政供需矛盾,走出家政服务“高需求,低认可”的怪圈。那么规范家政市场的方向在哪里?目前家政行业,从市场需求、从业人数和费用来看,都已经是个庞大的产业。但其行业运营水平,仍然处在非常原始的状态。大部分家政公司,都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是个职业介绍所。而家政服务人员则缺乏必要培训。因此,规范家政市场,必须走职业化道路。具体来说,家政服务人员是家政公司的员工,家政公司最重要的职能是培训合格的家政工作人员,并由家政公司与雇主签订合同,向雇主提供保姆等服务人员。家政公司同时还要负责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事务,要担负起维护员工权益的义务。

  同时,社会应把家政服务人员当成人才看待。尤其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两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家政服务的需求将与日俱增,社会应把家政服务当成人才看待,高校应设置家政服务专业,加强人才培养,并从国家宏观层面发力。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信用记录、行业标准,这些制度规范都应逐步建立起来。同时推进家政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将家政公司从中介制转为雇用制,使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由“自由人”转变为“职业人”,这样才能为家政服务市场“解渴”。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家政服务市场空间大行业发展管理待规范⊙家政服务业将建信用档案⊙让家政行业走上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