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瑞
一对青壮年夫妇,有着一份稳定收入,并一度在合肥买房,没想到突遭变故,家道中落,卖房谋生,沦为全村的贫困户。不曾想,在从事环卫工作的同时,摸索出了环卫保洁的路子,摇身一变成了保洁公司的老板。舒城山区的这个小伙子夏海波,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实现了脱贫路上的华丽转身。
80后的夏海波来自舒城县的一个山区乡镇——河棚镇龙骨村元东组。前十年,他和妻子的生活还是相当的好,一家在合肥打工,甚至一度买了房。但后来,父母相继出了车祸,母亲颅脑受伤,导致瘫痪,从此生活一落千丈。夏海波不得已卖了房,回到河棚镇老家谋生。不幸的是,父亲在一次上山劳动中丧生,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照顾母亲,夏海波和妻子带着小孩在家苦苦熬着,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创业资本,只能在家门口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家中的生活日益捉襟见肘。
转机发生在2015年,那一年,夏海波家被评为贫困户。县里、镇上,还有村里的扶贫干部经常来他家,鼓励他自立自强,树立脱贫的信心。扶贫干部还送夏海波到县农业推广中心培训,学习油茶种植技术。学成后,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他贷款三万多元,流转十多亩山地种植油茶。
2016年,为了孩子读书,夏海波举家来到了县城,而他则经常回老家抚育油茶苗。与此同时,县、镇、村的扶贫干部还常常过来给他打气,帮忙找工作,解决他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在扶贫干部的介绍下,夏海波加入了环卫工人的行列。从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把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文明。
由环卫工人的职能得到启发,夏海波认为保洁事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市场考察,他毅然成立了“舒创保洁公司”。通过注册公司,购买相关器具,向业内人士积极学习,很快,夏海波掌握了相关技术。
万事开头难。经过几次自我推销,夏海波终于承接了一家新装修房屋的保洁工作。他和妻子将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两天后,当房东来验收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要给小费以示感谢但被拒绝了。这一次,夏海波终于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夏海波良好的信誉和负责的态度,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目前,他的公司还雇了三个人,五个人一天到晚连轴转地奔波于宾馆、小区,忙且充实着。
“前段时间,我到扬州考察,发现那里的保洁已发展到机器人程度了,我也猛然醒悟,面对高楼的保洁,我是不是也要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呢?虽然我现在仍是贫困户,但在事业上,要敢于超前,只有足够的魄力,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采访中,夏海波信心满满地表示。
夏海波告诉记者,在脱贫路上,党员干部对他的帮助实在太多太多。今年年初,夏海波主动向镇扶贫办递交了申请书,要求脱贫。正如他在申请书中说的:“党和政府给予我们贫困户这么多,因此,我要求提前脱贫,依靠我的双手和奋斗摆脱贫困,决不给党和政府添负担,并力所能及地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同时希望我们广大贫困户一定要打起精神,把贫困的帽子甩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