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筑践行绿色发展——我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纪实
李加虎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图为图书档案二级绿色建筑。

图为我市首个装配式建筑—和美佳苑一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市住建局紧紧围绕“大力实施绿色建筑”中心,一手抓建筑能效提升、一手抓装配式建筑“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思路,坚持示范试点引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牢牢牵住绿色建筑这个引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牛鼻子”,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效果。
绿色建筑引领未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战略理念,首次将生态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住建局始终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的抓手,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持续推进。2012年舒城县人民医院即获批省级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吹响了我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号角。8年来,我市绿色建筑从无到有、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进、从低星级到高星级绿建,处于跳跃式发展中。截至2018年,全市累计竣工绿色建筑567.12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已达到1992万平米,竣工绿色建筑373.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和竣工建筑比例分别为96.4%、59.5%,居于全省前列。先后获批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12个,省级绿色生态市城区两个,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生态综合试点城市。
注重构建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行稳致远。2014年即发布《六安市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六政办〔2014〕30号),完善顶层保障文件,2017年转发省住建厅等六部门《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的通知(六建科函〔2017〕691号),进一步从设计阶段对绿色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制定各类管理服务文件10余份。建立绿色建筑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确保绿色建筑政策和工程质量的落实;建立绿色建筑评价制度,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认定标准,全国共有8家第三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在我市备案从业,六安市图书档案馆等8个绿色建筑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评价证书。同时培育节能环保新型建筑建材企业45家,涉及墙体、建筑保温、砖瓦、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其中1家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标识评价,积极引导企业、市民选购绿色建材产品。崇尚绿色品质、选购绿色建材的绿色生活氛围已全面形成。
能效提升捍卫蓝天
我市紧紧依托能效提升重要抓手,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有力捍卫“碧河蓝天”。严抓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自2006年,强制在新建建筑工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为建筑“披上”节能环保外衣。近年来,累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5次,建筑面积333.08万平方米,顺利通过2015年国家住建部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十二五”期间提出的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执行率100%、施工执行率100%的“双百”目标已全面实现,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8556.3万平方米,形成节能能力约329.4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3.07万吨。
在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同时,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耗监测系统建设“三位一体”节能减排模式。创建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成示范面积490.83万平方米;2017年实现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1235.65万平方米,以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六安的各个小区随处可见。结合“两治三改”、“城市双修”等专项行动,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为抓手,累计开展91.78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项目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接入20个公共建筑项目能耗监测数据,其中两个项目获省级示范项目,全市建筑平均能耗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公共建筑运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建造模式驱动变革
传统建筑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环境保护、人力资源成本和生产效率的要求,市住建局注重以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15年获批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通过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将传统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转移到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现场拼装的方式,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已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227.1万平方米(不含工业建筑),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180.43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46.66万平方米,其中1个项目获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培育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配套生产企业10家,其中钢结构3家,混凝土7家,装配式混凝土设计产能128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设计产能33万吨,其中3家获批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大力构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发布《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实施意见》、《六安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顶层设计。每年定期开展装配式建筑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创新培养模式,搭建施工现场、生产企业和职业院校上下游互通的全产业链培养模式,累计培训人才800余人次。发布《六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牵头开展《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省级标准编制,建立装配式建筑专家库,从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标准规范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着力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指导与扶持。
绿色发展响应时代之需,发展绿色建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市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推动城乡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提高广大社会民众的居住获得感,有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建筑、环境、生态、城市的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城城市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