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应平 本报记者 宋金婷

人们常用“白衣天使”来形容给予病患温暖与照顾的护士,这个长久以来被默认为“性别女”的职业中,一群年轻的小伙子也同样坚持着济世仁心。没有燕尾帽,不着护士裙,在没有硝烟的医疗战场,男护士们同样是提灯照耀黑夜的天使。他们的工作有尴尬,有委屈,有欢乐,有收获,但更多的是热爱。
何恩涛,这个90后的小伙子,来自革命老区裕安区独山镇。2014年6月护理学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即ICU室从事护理工作,也是所在科室第一位男护士。“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医生们一起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负责整体护理病房里的危重症患者,还要应对随时可能突发的病情变化,精神紧绷,时刻准备着。”何恩涛说。
有时一场手术需要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很多女护士都坚持不下来。“男护士在临床上普遍具有站得住、挺得久、力气大等很多独特的优势。”在何恩涛的科室主任杨明帆看来,男护士或许没有女护士那么心细周到、温柔体贴,但在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方面,如电除颤、心肺复苏等需要连续作业的急救上,男性更能吃苦、更有耐力,应急能力更突出,遇到紧急情况时具有较强的理性判断能力。
去年12月,何恩涛所在的ICU病房住进了一位脑溢血患者,当时处于时醒时昏状态,每1个时间段就要帮其翻身、拍背,让其尽量保持清醒。“如果不是有何恩涛在,那局面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值班的女护士冀明瑞现在提起此事还心有余悸,“他体重达300多斤,我们女护士根本弄不动他。”何恩涛护理他30多天,等病人出院了,何恩涛瘦了一圈。
谈及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何恩涛感触颇多。他最开心的是其所在的ICU科室是一个非常有爱、团结奋进的优秀团队,大家都以病人为中心,配合默契,肯付出,有奉献精神,他为自己是团队中一员而骄傲。他介绍说,ICU科室一共有30名护士,其中男护士只有3位。ICU病房的病人基本上是卧床治疗,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需要定时或不定时地给他们翻身、拍背、抬床及在床边进行超声、X线和内镜检查。“一位ICU病房的病人有时候就需要动用好几个女护士”,何恩涛的护士长张品无奈地说,“这些都是力气活!”
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何恩涛也收获了爱情。在同科室女护士们的夸奖中,新生儿科的女护士范士娟悄悄地爱上了这个暖男。“他对病人都这么好,对我肯定会更好了!”范士娟幸福地说,“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可以说我们是真正的志同道合!”
“再苦、再累、再忙我们都不怕,就怕努力与付出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他说,有的危重症患者因病情恶化或错过抢救最佳时间,尽管医护人员尽全力抢救,最终可能也救不回来,本来我们心里就很自责,但有时候家属还不能接受,反过来指责医护人员,有时因我们是男的,还会让女患者误会,这时大家只能把这份苦埋在心里。
在给女性做灌肠、备皮、侧切或私部护理等直面女性器官工作时,何恩涛说自己并不紧张或者害羞,因为那种时候“根本容不得多想”,但小何也经历了一次尴尬。2016年一个夜班中,为一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的女患者做临床护理治疗时,她突然醒了过来,发现他时,大喊“快出去,不要碰我。”虽然小何告诉她:在护士眼中只有病人,没有性别,但她还是扬言说要投诉他。然而当她出院时,却专门来到ICU科室,给小何一个大大的熊抱,感谢小何的精心护理,并认下了他这个弟弟。“原以为要被投诉,没想到却获得了感谢,这更激励我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何恩涛深有感触地说,“护理行业很有潜力,大有作为,尤其是男护士。我会坚定自己的选择,不断加强临床专业知识积累,努力做一名技术超群的不戴燕尾帽的天使。”
“我们医院目前只有8名男护士,其中ICU室3个、手术室3个、急诊科1个、轮转1个。现在对男护士工作认可度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像ICU病房、手术室、急诊室这些需要体力好、耐力好的科室。”霍邱一院副院长周进告诉记者,现在,男护士都成了医院的“香饽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