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志愿者荣誉体系不只是发奖状

  王钟的

  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前后,总会有一大批热爱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涌现出来,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以后,每每让人泛起泪花。在当代弘扬雷锋精神,就是传递人性深处的真善美,讴歌世间的正能量。

  但是,媒体短暂聚焦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发展现代公益事业,需要做好配套的志愿者激励工作,建立起长效的志愿者荣誉体系。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让志愿项目可持续化,已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首先应该厘清的是,尽管从事志愿服务的初衷应当是不计回报的,但社会绝不应该对从事志愿服务的个体和组织视而不见,而理应给予相应的褒扬和激励。如此,才能保障志愿活动长久运行,并将志愿精神扩散到更广泛的范围,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事业。

  现代的公益志愿活动,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扶老人过街”“替清洁工人扫马路”等好人好事模式。专业化的志愿者团队不断建立,志愿工作辐射的范围和专业门类也不断细化。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单一的个人服务模式,有组织、团队化的志愿服务成为主流。这不光提高了对志愿者招募、管理的标准,也相应地要求志愿者荣誉体系更加细化。表彰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除了发奖状、证书等传统方式,也要不断创新方法手段。

  一般来说,一线志愿者贡献的是自己劳力和技术,但要建立一个运作良好的志愿团队,还需要资金支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量志愿活动受困于资金限制而无法长期开展。将专业的慈善和志愿活动结合起来,由慈善家、公益组织提供资金,由志愿者组织培训和发展志愿者,才是现代公益志愿事业良性运转的前提。

  随着志愿项目的日益精细化、复杂化,对志愿者的关爱也要提升到更高的台阶。有的志愿项目,不仅要求志愿者付出时间和精力成本,还有可能给志愿者带来风险和创伤。比如,有的志愿服务工作要求志愿者进入地震、洪水灾区甚至核辐射区,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诸如临终关怀等志愿服务,则会给志愿者留下一定心理阴影。为志愿者提供保险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能够扫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推动志愿活动可持续地开展。

  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各种社会主体都要尽力为志愿者排忧解难。在国际上,历来有为异地志愿者提供简单的住宿、一定生活补贴的传统,参加义工项目还是青年学生申请大学的加分项。在国内许多地方,也已经有不少良好的实践。比如,为符合要求的志愿者提供免费乘坐公交车的福利,组织志愿者免费游览旅游景点、免费享受健康保健体检,等等。

  就我国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现状而言,许多志愿项目还处在草创期。团队组建时间短,团队成员技能不熟练,团队抗风险能力弱,这些问题让很多志愿服务项目半道折戟,甚至虎头蛇尾。对于具有发展潜质的项目,在适当的时机推一把、助一臂之力,能够帮助它们渡过难关,走向成熟和壮大。

  开展“志愿者关爱活动”,就是社会向志愿者回馈关爱、为志愿项目提供支持的体现。向志愿者送上小小的温暖,不仅能温暖志愿者的心,也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公益的态度。建立现代志愿者荣誉体系,鼓励有实力的社会主体做志愿者的“娘家人”,为志愿者撑腰鼓劲儿,将有力地推动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普及,让爱心彼此守望,使慈善接力传续,激励志愿者在公益路上行稳致远。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齐心协力做好六安茶谷开茶节相关工作⊙两返乡创业项目集中落户六安开发区⊙裕安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叶集区“四个强化”推进巡视反馈意见整改⊙金寨县多部门联合督查校车安全⊙“亮化工程”带来新商机——小摊贩卢兴意迎来生意“升级版”⊙“半边天”的扶贫路⊙霍山“1+1”深度融合实现监督全覆盖⊙现代志愿者荣誉体系不只是发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