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四大品牌” 开创人社事业新局面——2019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阐释

三的1111.jpg

  关键词:就业

  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举措: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人社政策暖千企惠万民行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补贴等政策。

  2.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管理服务,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和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民生工程,强化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业服务、推进创业平台建设速度、落实补贴政策、加强就业托底安置等,支持各类群体就业创业。

  3.深入贯彻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加快全市返乡创业园、产业园建设。

  4.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继续推进“2+N”系列主题招聘日活动,做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常态化工作;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打造全天候互联网创业就业平台。

  关键词:社保

  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举措:

  1.深化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统收统支;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全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贯彻落实省厅关于“两个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落实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完善缴费基数政策,确保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推进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继续做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试点工作。

  2.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推动城乡居民参保扩面,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民生工程,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缴费水平。

  3.完善待遇调整和基金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广泛开展基金安全检查,探索开展第三方审计,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工作。

  关键词:增收

  持续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深入推进共享行动发展计划

  举措:

  1.全面推进共享发展行动。组织制定2019年度共享发展实施方案、工程施工方案,制定工作任务、重点指标和重大工程问题“三项清单”,建立信息报送、督促检查和工作调研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动态评价,确保共享发展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2.持续推进城镇居民增收。加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力度,拓宽增收渠道,夯实增收基础,挖掘增收潜力,促进居民增收;开展纵向和横向交流工作力度,研究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新方法、新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到“以县(区)保市、以季保年”,确保实现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3.统筹抓好民生工程建设。适应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变化,制定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民生工程施工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坚持动态管理机制,实行按月分析制度,强化工作绩效评价,确保各项民生工程任务顺利完成。

  关键词:人才队伍

  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举措:

  1.全面落实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大力实施政策引才、平台聚才、资助育才、创新用才、服务留才五大工程;扎实做好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评选;深入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实施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组织开展人才支撑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系列活动。

  2.深入推进技工大市建设。贯彻实施技工大市技能培训工程,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贯彻落实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加强对技工院校的综合管理,稳步提升技工教育水平;加强职业能力建设信息化。

  3.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统筹管理机制,做好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工作,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管乡用”和中小学“县管校聘”用人机制改革;做好2019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4.完善企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体现行业特点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保障工作;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发布制度。

  5.加强人事考试工作。坚持安全公正科学的原则,更加重视人事考试基础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考试风险防控,稳慎实施各项人事考试工作,为科学精准选人用人提供更加优质的人事考试服务。

  关键词:人社扶贫

  扎实做好人社扶贫,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尽职尽责

  举措:

  1.精准实施就业脱贫工程,深入推进就业扶贫驿站建设,细化就业扶贫驿站的管理,持续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居家就业岗位,推进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劳务协作,开展行蓄洪区招聘等多措并举,促进就业脱贫。

  2.深入开展技能扶贫工程,针对贫困劳动者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开展大规模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和培训质量;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计划,鼓励贫困学生就读技工院校,实施新型学徒培养,实现就业、就学、脱贫无缝衔接。

  3.全面落实社保扶贫工程,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完善缴费激励机制,促进提高人均缴费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有效落实城乡居保保费代缴保费政策。

  4.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推进结对“双包”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干部职工走访慰问活动,加强驻村工作管理,配合定点扶贫村加强“两委”班子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统筹推进帮扶措施落地。

  关键词:劳动关系

  全力做好治欠保支工作,协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举措:

  1.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全面排查隐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不因欠薪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

  2.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形势分析研判,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开展“春季要约行动”,联合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

  3.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持续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县(区)仲裁院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裁审衔接实施意见,开展裁审衔接工作,争取出台我市裁审衔接若干指导意见。

  关键词:行风建设

  全面加强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举措:

  1.持续优化便民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事项流程设置,巩固“减证便民”行动成果;适时推进部门分设窗口整合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通过联合惩戒,对违法行为“断后路”。

  2.着力加强窗口队伍建设。增强系统上下抓行风建设的意识,加大经办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树立先进典型,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和“人社服务标兵”主题宣传,激发工作荣誉感和干事创业热情。

  3.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全市“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实施,努力打造“数据共享、业务联动、一人一卡、一卡百通、单点登录、全网通办”的业务体系;深化“大数据”信息资源开发,切实增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从严治党

  深入推进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着力锻造优秀人社队伍

  举措: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流动人才党员管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法律法规意识。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聚力打造“四大品牌” 开创人社事业新局面——2019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阐释⊙以改革激发活力 用创新引领发展——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今年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中减税约占7成⊙“以花为媒”发展乡村旅游⊙全国政协委员莫荣:应加强劳动者职业精神教育培训⊙武汉探索AI自动审核新企业“一键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