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炫风”展巾帼风采

  程度厚 文/图

五的444.JPG

五的5555.JPG

  十多年的艰难创业路,她历经风雨,创业有成。时下,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广播喇叭有声,在众人眼里,叶集区姚李工业园区“六安市炫风制衣厂”负责人、六安市政协委员刘希琴,是一名创业有成、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姚李巾帼“女强人”。然而,刘希琴却不以为然,“俺在姚李、金寨两地办厂创业,全靠当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得益于赶上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这些年来,俺厂里用工一律从周边招收农村留守妇女,她们勤劳朴实、肯干,厂里的800多名留守妇女中,就有300多名出于贫困家庭,俺作为一厂之长,既要为厂里增加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她们的劳动报酬,让她们尽快脱贫致富。”刘希琴很坦然地对笔者说。

  三八节前夕,笔者深入叶集区姚李镇工业园区”炫风制衣厂“,采访年近不惑的刘希琴厂长。采访中,这位依然满身散发着青春气息与活力的厂长,言谈举止是那么爽快,对于自己创业目的、办厂宗旨,说得透彻、明晰,使人对这位“女强人”由衷地敬佩。这些年来,她靠几台机器、几间租房,独自创出一片新天地。眼下,她在姚李工业园区、大顾店、金寨白塔畈等地,分别兴建了几个分厂,撑起一个拥有几千万元资产,近千名员工的制衣厂,真真切切地诠释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

  2016年,由于刘希琴精明干练,治厂有方,不仅给厂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为300余名留守妇女开辟了一条就业门路,成为工业园区多家企业的佼佼者。2018年度,刘希琴被评为“姚李好人”,成为六安市政协委员。多家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报道,镇文化部门还把她创业有成的事迹,收入该镇新创办的“姚李名人馆”,成为妇女创业的典范。

  一

  刘希琴出生在金寨县白塔畈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但是也很贫瘠。由于家庭贫困,16岁那年刘希琴小学毕业后,就和亲友们一起,背井离乡来到上海一家纺织厂打工。虽然年龄小、文化水平低,但是她干一行爱一行,心灵手巧,对手头里的活儿干得认真,一丝不苟。几年后,她被提升为车间主任助手。她对车间里的各种机器操作流程轻车熟路,了如指掌。期间,她被厂里评为“三八红旗手”,令同事们刮目相看、羡慕不已。

  二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2006年,刘希琴回到久别的家乡,与姚李镇下骆山脚下小伙高大伟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婚后不久,两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认为,总不能呆在家里守着几亩山地生活吧?一向不甘落后的刘希琴与丈夫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家乡创业。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双方父母的关注与支持。刘希琴在镇区平行道租赁了两间民房,准备加工一次性医疗手术服及作业防护服。他们从外地购置十几台机器,在本地招收十来个熟练工,承接了一批国外一次性医疗手术服和防护服来料加工业务。家庭作坊式制衣厂办起来了。丈夫高大伟就成了刘希琴事业上的最佳“贤内助”。

  三

  家庭作坊式的办厂模式,并不是刘希琴的心里预想,这位志向远大的女强人,昼思夜想建设一个规模化厂房。在亲友们的资助下,又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终于从2013年开始,在该镇工业园区黄金地段,总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了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厂房,并于2014年正式投入生产。截至日前,该厂总产值为千万元以上,年创利税110万元,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又在白塔畈新建一个容纳百余人的分厂。目前,总分厂已招收周边留守妇女800余人,其中贫困家庭妇女300余名。

  四

  由于该厂主要员工是几百名留守妇女,为了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在该镇妇联的关心与支持下,2015年7月,“炫风妇女联合会”正式挂牌成立,并制订妇联管理相关制度。鉴于大多数员工的子女属于留守儿童,镇关工委在2015年8月,在该厂率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与措施,让那些员工与孩子们都能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据了解,2015年10月,该厂有4位留守儿童被县关工委评为“十佳留守儿童”,并颁发了奖品、奖金等以资鼓励。

  五

  刘希琴一向乐善好施,多次向贫困群众捐助扶贫资金,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妇女就业,为富余劳力家门口就业提供脱贫致富的平台。育园村和平组贫困家庭妇女史传云,自2016年进“炫风制衣厂”以来,吃苦耐劳学习缝纫,技术精益求精,成为厂里的骨干,担任班组长、技术监督。职务与工资挂钩,现在她年薪好几万,她家很快地脱贫了。史传云逢人就说:“是刘厂长在贫困的路上拉了我一把,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感谢刘希琴厂长。”

 

 选择年月
<2019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呵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食以安为先⊙强“炫风”展巾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