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带头人” 引领脱贫路——与儿街镇“三步走”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尹涛 本报记者 储勇
农村工作的好坏,脱贫攻坚成效如何,关键看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打造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霍山县与儿街镇采取“请回来、送出去、留下来”的“三步走”方式,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成效。
把能人“请回来”
群众要致富,能人先带路。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进程,近年来,与儿街镇党委、政府积极动员在外务工且有人脉、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能人回乡创业,并积极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壮大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力量。
该镇凡冲村是重点贫困村,村里新任的党组织书记舒启勇在江苏务工多年,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该镇积极联系沟通,引导他返乡发展“中蜂”养殖,创立“蜂尚品”蜂蜜品牌。通过两年的发展,“蜂尚品”蜂蜜年产突破千斤且供不应求,现已带动贫困户23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形成了凡冲村的“甜蜜事业”。而舒启勇由于为人热心正直,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口碑,经该镇党委会研究,任命他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一职。
把书记“送出去”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发展的“领头人”,他们的思路及理念,决定一个村发展的道路及高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眼界,拓宽他们的发展思路,与儿街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委派村党组织书记对外交流、挂职,到发达地区学习观摩等途径,提升了他们引领发展的能力。
该镇山王河村为霍山县人口最多的村,作为山王河村党组织书记,孙胜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言而喻。为了创新该村发展路径,利用上级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外出学习的机会,孙胜多次被送往苏州干校、深圳党校、潍坊党校学习“取经”。学成归来后,他带领群众在产业发展、培育示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狠下功夫。几年下来,该村已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5个、合作社4个,涉及白芨、龙虾、瓜蒌、油菜等多种产业,从事相关产业农户达500人,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产业带动贫困户共28户,户均增收1500元,村集体经济突破25万元。
把人才“留下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引才还要把人才“留下来”。近年来,该镇在围绕乡村振兴引才、育才、用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施展才华、贡献能力的同时,高度注重“留才”,切实解决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基层干部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
该镇百福庵村扶贫专干吴晓飞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扶贫专干待遇低、工作忙、责任重,为了将其留在村里任职,镇村两级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工作。为了解决其经济困难,镇上鼓励他的家属开文印店来增加收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同时,在政治上关心,鉴于其担任扶贫专干两年来,为人谦虚和善,工作认真负责,且百福庵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将他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