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成义 本报记者 谢菊莲
“我的养鸽场一年毛收入大概15万元,除去引进品种、饲料等养殖成本,净收入大概8-9万元。是金融小额贷款,让我有了启动资金。”舒城县张母桥镇冒峰村陶传兵近年来依靠金融扶贫政策实现了致富梦。
陶传兵是张母桥镇冒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股骨头坏死外加计划生育后遗症,几乎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小孩都在中学就读,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需要赡养。
“镇村领导了解到我之前在养鸽场工作过,有些养鸽技术,就和我商量给我办理‘户贷户用’的小额贷款5万元,3年内免利息,我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养鸽场就办起来了。下一步我打算再增加一些养殖品种,把养殖场办得再大些,争取能让村里的贫困户到我的养殖场工作,解决他们就业,先富带动后富,争取一起脱贫致富。”陶传兵说起下一步计划侃侃而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舒城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快推进金融扶贫,对有发展需求、有贷款意愿、有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免抵押、免担保贴息贷款。
据悉,全县许许多多像陶传兵这样的贫困户把金融扶贫贷款的资金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二、三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了增收。
庐镇乡张冲村曹平章也是该县金融扶贫受益人之一。早年,曹平章因意外事故受伤,家庭生活困难,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曹平章平时话不多,但聊起脱贫攻坚,谈到金融扶贫,还是打开了话匣子。“2016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我家申请了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我租赁了50多亩茶园,2017年我家茶叶纯收入达到4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啊!”
金融扶贫政策好,可如何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山七镇有自己的工作经验。该镇分管负责人张成顺介绍说,为了做好金融扶贫工作,镇成立了金融扶贫工作组,负责和当地多家金融机构以及各村进行接洽沟通,同时注重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联系人作用,广泛宣传政策,认真开展摸底,确保政策落实落地。据统计,2017年以来,该镇金融扶贫共放贷4919万元,1193户贫困户受益。
该县金融扶贫指挥部负责人说,近年来舒城县坚持贫困户自愿参与和“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坚持金融扶贫与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推广实施“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确保“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稳脱贫”。全县2018年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301笔26473万元,占省下达计划任务的147.39%。
“2018年全县通过金融扶贫4228户11936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在金融小额贷款的撬动下,产业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目标。”舒城县扶贫办党组成员翟晓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