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书立戏真山歌——叶集区姚李镇开展文化活动综述

  程度厚

  姚李人杰地灵,人才荟萃。是一个文藻之乡,不仅校园文化精彩纷呈,而且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已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多年来,叶集区姚李镇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经常、有序开展,群众的业余活动丰富的多彩,精神生活不断充实。

  “孙书屈画”,(孙震的书法、屈永年的书画)享有盛名,“柜台作家”王和文作为群众文化的引领,激励人们励志成才。姚李文化站曾获得“全国先进集体”、姚李镇还被评为“文化艺术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姚李的文化春天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建国初期文化兴盛

  据《姚李镇志》记载,建国初期,姚李地区专门成立了文化机构,民间文化活动全部出于群众自发性的组织。1952年起,姚李地区先后设立了区乡文化站,同时,也出现了社会集体文化活动组织与个人。那时候,洪集、姚李、大顾店三个街道都成立了俱乐部,该组织完全是群众自发去办的。

  一些文化活动爱好人士,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自娱自乐。每逢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他们在街头演出。其中,姚李街道居民陶纯壁父子、常茂杰夫妇、蔡耀喧、孙素兰等一些文艺爱好者,积极参加文化俱乐部活动,他们不要一分钱报酬,甚至自掏腰包购置服装、道具等,并在全区范围内义务巡回演出,数年持之以恒,乐此不疲。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据《姚李镇志》记载,建国初期,各小学都组织秧歌队,演出队,每逢节日,学校便组织师生走上街头,扭秧歌、跳连响舞、演出小节目等,内容都是反映当地民风民俗和校园生活。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在外地回来的大中专学生返乡,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街头、水利兴修工地等公共场所,以曲艺、黄梅戏等节目为主要表演形式,宣传党的政策,鼓舞人们士气,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倡素质教育,各学校纷纷组建文艺宣传队,每逢节日,举办师生联欢会,以此丰富了校园文化文化生活。

  乡村文化崭露头角

  到了20世纪60年代,姚李常有10余人组织的小戏班子,在乡村巡回演出。演出的小戏班子每到一处,当地农民不仅热情欢迎,而且还轮流生活招待。有时在一个地方演出连台本戏半个月之久,吸引了十里八乡的观众前来看戏。演出的剧目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薛凤英》、《小辞店》或《秦雪梅观画》等传统小戏。同时,在当时农村文化活动匮乏时,既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进入60年代中期,公社、大队、生产队层层组织有文化的中青年男女,演出样板戏《沙家浜》、《血泪仇》、《红灯记》等。

  文艺汇演精彩纷呈

  文化大革命后期,县区每年都要举办文艺演出,同时也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区县抽调了专门文艺创作班子和表演艺术人才,组织了一支编与排一条龙的文艺骨干队伍。姚李区抽调的有俞廷海、俞廷江、窦怀仁、谢德新等文艺创作骨干,选拔组织了全区文艺爱好者参加演出队伍,在县区文艺汇演中屡获佳绩。

  节日文化形式多样

  春节是人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丰收,姚李不少民间艺人走上街头巷尾,玩灯唱戏,举办社火,十分热闹。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时有王启宇、江诗银、老杜等一代艺人,如玩旱船、踩高跷、玩狮子滚绣球等。其中玩旱船拿叉伞的需要口才好,多才多艺,触景生情,大脑灵活多变,都是说一些奉承的话语。如看见小孩在屋里,灵机一动道:“小朋友真可以,头名状元是你的”,遇见一位老人道:“你这奶奶年纪大,耳不聋眼不花,一定能活到一百八”等等。当东家听了好听话,又拿烟又倒茶,还留吃饭、喝酒。他们每到一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后面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大人和孩子,沉寂的乡村顿时文化活动氛围活跃了。

  民间艺术薪火相传

  姚李当地流行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民间艺术多以口头流传和祖传家教等形式,薪火相传。民歌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当地有“诌书立戏真山歌”之说。姚李位于大别山北麓,许多山歌以“南腔”居多,唱起来悦耳动听。农民薅秧、除草、使牛等,随口就唱,主要是为了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激发干劲提高劳动效率。

  唱山歌形式多样,有一人唱大家和,也有男女对唱,语言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唱词比喻生动贴切源于生活。如:“日头渐渐往下落,小乖姐抱柴烧晚锅,有心留郎吃晚饭,筛子堵门眼睛多。”风趣幽默,雅俗共赏。2017年,为了开展“非遗寻根”活动,寻觅山歌传承人,八旬老人吴业英为了不让山歌失传,闲余时间还把山歌传给孙女,一边教,一边让孙女用笔一字一句地工工整整地记录在本子里,像宝贝一样珍藏。

  姚李古往今来,文人荟萃,出类拔萃的文人墨客,频频崭露头角。从建国到如今,涌现出了如清代窦国华、窦西文等,他们擅长诗书画,留有大量的精品佳作珍藏于世。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全域“一张图” 项目“一盘棋”金安旅游力促从“游”变“留”⊙金寨望春谷邀您来拍花⊙裕安旅游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文旅资讯⊙诌书立戏真山歌——叶集区姚李镇开展文化活动综述⊙我的书房⊙单亲妈妈的春天⊙图⊙冬去春来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