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5/8    
文章导航
 
玩灯

1五版354178595.jpg

沈志敏.jpg

五版_990_0_max_jpg.jpg

五版1545.jpg

五版11397.jpg

五版15201_1.jpg

五版21841.jpg

五版248391_1.jpg

五版f17876f49.jpg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话说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称之为元宵节。唐代《放灯》诗流传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金安区毛坦厂镇的元宵节俗称“正月节”,镇民间有“雷打正月节,二月雨不歇,三月晒乾田,四月田开裂”预测天气的乡土谚语。镇民俗元宵节期间例行“玩灯”——“玩灯”是毛坦厂镇的方言,一词二用,既可作名词解,相当于书面语“灯会”、“放灯”。也可视作动词,意为灯会中的动态全过程,关键字是“玩”。而《放灯》诗中描绘的“灯山星桥笙歌满”只不过是看一场“火树银花”的花灯展,试问大眼瞅小眼、留连观灯的游人们又能“狂欢”到什么程度呢?

  毛坦厂镇每年农历腊月初便组建一个临时性的班子,负责筹划和安排扎制玩灯器材、道具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事解放前由商会牵头,建国后有镇文化分馆领首、各单位负责人聚集一起策划安排。玩灯的“灯”并不是单指展示性及仅供照明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灯笼,它是玩灯活动中的“硬件”,包括手工用竹、木、布、彩纸等材料编扎装饰成的车、船、龙、狮、驴、蚌、花篮、偶像头套等等道具。

  制作玩灯用的硬件装置全部是就地取材,竹篾当地随意可取,彩纸、彩布来自于镇上的印刷社、染坊,镇上有蜡烛店、爆竹店。毛坦厂多的是手工彩扎方面的能工巧匠,从来不须从外地采购。

  这些热心于公益活动的业余彩扎师们的作品,还能够贴近社会,突破传统灯饰题材而时有创新,譬如1953年的春节灯会,他们呼应当时的政治形势,别出心裁地用篾丝条编扎出了粗壮而带有颜体风格的“中蘇友好萬歲”6个繁体立体字,每个字约4尺见方,外糊红色棉皮纸,里面装置很多支腊烛,分别由6个壮汉排序举着,光彩夺目。虽然没有肢体表演,却也博得人们交口称赞。视觉效果近似于如今常见的用模具通过真空定位、吸压成型制作的亚克力(有机玻璃)发光立体字,纯手工制作,成本几乎为零。

  当年玩灯是镇上全民参与的盛大娱乐活动,没有道具和统一服装制作的费用开销,玩灯现场参与的表演者、敲锣鼓、提供照明用的汽油灯、打火把以及跑前跑后的添加蜡烛等后勤服务、安全保障人员,全部是自觉自愿的本镇居民,他们各尽所能乐此不疲,机关公职人员也没有“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表,更没有政府拨款的经费预算之说,有些省不掉的耗材开支自有本镇的行业单位团体主动赞助。

  毛坦厂镇每年农历腊月初便组建一个临时性的班子,负责筹划和安排扎制玩灯器材、道具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事解放前由商会牵头,建国后有镇文化分馆领首、各单位负责人聚集一起策划安排。玩灯的“灯”并不是单指展示性及仅供照明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灯笼,它是玩灯活动中的“硬件”,包括手工用竹、木、布、彩纸等材料编扎装饰成的车、船、龙、狮、驴、蚌、花篮、偶像头套等等道具。

  制作玩灯用的硬件装置全部是就地取材,竹篾当地随意可取,彩纸、彩布来自于镇上的印刷社、染坊,镇上有蜡烛店、爆竹店。毛坦厂多的是手工彩扎方面的能工巧匠,从来不须从外地采购。

  这些热心于公益活动的业余彩扎师们的作品,还能够贴近社会,突破传统灯饰题材而时有创新,譬如1953年的春节灯会,他们呼应当时的政治形势,别出心裁地用篾丝条编扎出了粗壮而带有颜体风格的“中蘇友好萬歲”6个繁体立体字,每个字约4尺见方,外糊红色棉皮纸,里面装置很多支腊烛,分别由6个壮汉排序举着,光彩夺目。虽然没有肢体表演,却也博得人们交口称赞。视觉效果近似于如今常见的用模具通过真空定位、吸压成型制作的亚克力(有机玻璃)发光立体字,纯手工制作,成本几乎为零。

  当年玩灯是镇上全民参与的盛大娱乐活动,没有道具和统一服装制作的费用开销,玩灯现场参与的表演者、敲锣鼓、提供照明用的汽油灯、打火把以及跑前跑后的添加蜡烛等后勤服务、安全保障人员,全部是自觉自愿的本镇居民,他们各尽所能乐此不疲,机关公职人员也没有“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表,更没有政府拨款的经费预算之说,有些省不掉的耗材开支自有本镇的行业单位团体主动赞助。

  正常年景,毛坦厂镇从农历正月初五晚上开始出灯,正月十五夜压轴。俗话说“月半大似年”,正月十五晚上是一年中的狂欢节,这天晚上的出灯项目最齐全,周边乡村也出灯来毛坦厂镇凑热闹,实际上含有比赛的意味。每年玩灯期间,接近傍晚时分,各路灯火在老街东闸门外的空旷地集中,待会齐后由灯会首领按玩灯项目的动、静特点排序,从东闸门楼进入街道,顺着一条直街一路西行,含“迎水上”图吉利的意思。出灯的排序做到动中有静、张弛有度,比如舞狮的后面是“平台灯”。“平台”是用小圆竹绑扎成平面积约8平方米的台面,上面糊扎着色彩斑斓的山峦与神话故事中的微型人物、鸟兽,并遍布点缀着插有蜡烛的彩色荷花,由四至六人抬着缓步慢行,只供观赏,视前面的表演节奏进度而调整行走和停顿的时间。扎制平台灯是一项精细手工活,耗工最多,须几个人合作数日方可完成,所以不是每年都有,我仅见到过一次是合作化前的那年。也因为脑中留下了“平台”这个词,所以近些年每闻互联网“平台”这个熟语,思绪中常闪现出幼年看玩灯所见的山水人物展示台。

  狮子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兽,过去如遇干旱、虫灾和发生瘟疫的年份,常用舞狮来镇邪驱魔,春节的灯会自然少不了它。毛坦厂镇灯会舞狮通常是进入商家大户的门厅内表演,两人隐蔽在用彩色布拚缝的“狮子皮”里,手脚并用表演出狮子啸天、蹦跳、匍匐、挠痒、打滚等动作。最惊险、最见功夫的是“狮子盘大场”,将数张老式的八仙桌一级级的叠加起来,狮子逐层“蹦”上去。顶层上主家预先放置着香烟、糕点,狮子腾上去后,做一些模仿打躬、点头等礼节性的动作后,将摆放的礼品揽入口中,预示着商铺在新的一年将有“狮子大张口”般的大买卖,表演者也得到实惠,呈现出满堂欢乐的祥和气氛。玩狮子最有讲究,敬畏之心不可少,每年出狮子灯前要设香案、宰公鸡,用公鸡血为狮子头“点光”,最后收场时也同样要恭敬的点燃香烛妥善收纳。林场村的狮子玩得最好,曾有一次入户玩狮子灯,一时由于头、尾俩位舞狮人配合失当(也许是后位的狮尾体力不支),舞到门拐角处突然尾部坐地起不来,这是主家最忌讳的不良桥段,其时打大镲作指挥的老书记眼疾手快地立马迈到狮子跟前,将大镲夹于腋中,伸手扯起执狮子头者的胳膊,大声唱喝:

  小小狮子真古怪,馋嘴想吃装放赖。

  要吃糖来你快起来,喜烟喜糖有俩大口袋!

  舞狮者借助这一手之力就势站起来恢复常态,消除了不好的“彩头”,更因老书记诙谐俏皮的唱词而逗得众人皆乐。

  舞龙灯是活动场地范围最大、战线拉得最长的群体性表演。舞龙的“龙”是由龙头、龙尾两个象形的灯饰,加上若干个圆柱形的灯笼组成,每个灯笼横向固定联结着一个木棒,龙头、龙尾也各自安装长长的木把柄。将这些灯笼连同龙头、龙尾,用布连缀成一条完整的龙。灯笼的数目决定着龙的长度,一般是由10个灯笼组成龙身,加上龙头、龙尾共12个部件,隐喻1年12个月。人手1个,加上一个手执“夜明珠”的引导者(不包括中途替换休息的、更换蜡烛等后勤服务人员)总共至少也要13人才玩得转。这十几个人举着联在一起的灯笼上下左右舞动起来,犹如长龙飞舞游动,很有气派。毛坦厂镇舞龙灯最壮观的表演是在老街的18根柱子长廊上,绕着这18根柱子,作游龙戏珠状。玩龙灯是东门口选区洪家木器店,当年洪家人丁兴旺,几个房头都住在一起,平辈的青年有二三十位,所以只有洪家能够出龙灯。

  蚌精舞号称双人舞,一位是戴草帽穿蓑衣草鞋、挎鱼篓手持渔网的老渔翁;另一位是身穿彩衣,腰系彩带,脚穿绣花鞋,打扮成俊俏女子的河蚌精,蚌精掩在用布与篾绷制成的蚌壳内。蚌精采用碎步、卧鱼、反棚子、翻滚等戏剧动作,表演上岸、晒壳、戏水的欢乐情景。老渔翁手持渔网左顾右盼,撒网捕捉,并用“大跳”、“蹉步”、“鹞子翻身”等动作,显出渔翁娴熟的捕鱼行当内功。其间穿插一些逗趣情节,比如蚌精引诱戏耍老渔翁,而渔翁捕而不得甚至被蚌壳夹住的可笑局面。扮演蚌精的是男扮女装,因为带着两只大“蚌壳”作负重表演,必须要有相当的体力作支撑。

  毛坦厂镇的灯会表演技巧多种多样,有一年卫生院的鲍院长创意的独人表演项目“老公公背大媳妇过河”令人忍俊不禁,据说是他上一年受安徽省歌舞团在毛坦厂出演独人表演“摔跤”的启发,设计出特制的假男人头、女人脚之服装道具,而形成男人背上驮女人的效果。表演人的双脚作老人深一脚、浅一脚蹒跚过河的艰难状态,而头脸部则化妆成女貌,以双手配合示意出不情愿而又无奈为之的尴尬,诠释镇上流传的“老公公背大媳妇过河——出力不讨好”民间歇后语。

  玩船灯或者玩车灯,二者表演和人物造型雷同,只是用细竹杆扎制的道具是船或是车而有不同的命名。船或车中有一位打扮娇艳的姑娘,两旁共有4位俊俏的侍女伴扶,车或船的前后分别有打扇的老奶奶和推车或摇橹的老头。几位姑娘步调一致的作进退变化的舞蹈动作。舞动中插入锣鼓伴奏打花鼓,打扇的老奶奶以有趣的插科打诨与老头调笑,使得场面风趣活跃。

  “打花鼓”是毛坦厂镇古老的曲种之一,玩灯时少不掉打花鼓,尤其是出平台灯、玩船灯、跑犟驴、挑花篮等等文场项目。一个花鼓班子通常由五人组成,主唱人将扁平的小圆鼓悬于胸前,右手执一短棍棒作鼓槌,按字面节奏边敲边唱。其他四人配以锣钗铙钹作前奏与间奏,一般开场锣鼓打击乐的前奏较长,给主唱者有临时默编唱词的时间余地。待唱完一个小段时,锣紧随着鼓点的示意动起来作为间奏。花鼓唱词没有脚本,根据现场的情景事物,“望风采柳”式的即兴编词,其韵律也不甚考究,多数一韵到底。主唱者声音清脆嘹亮,用的全是方言土语,滑稽而又灵气十足,出口成章不停顿的一气呵成,营造出极为鲜活、喜庆热烈的气氛。比如:

  (主唱)未生上场心发慌,一缺锣鼓二缺帮,缺之锣鼓师傅们佯,缺之帮唱的……就像那清水下面汤,独手难拍响巴掌。那边的仁兄老表们,伙抬热头过山岗哪……(此时锣钹齐响,众人唱和)

  (接唱)那边仁兄老表的,那边师傅会唱的,你不接来我来接,接我家仁兄来帮腔。哪一年不接我家仁兄三五里,哪一年不接我家仁兄到大河北?

  (主唱)那边仁兄老表的,那边师傅会唱的,姑舅老表不见面,就不亲热哪哈……

  (注:“佯”是毛坦厂土话,即“拿劲、不配合”的意思)

  以述说本镇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的花鼓词是传统题材之一:

  毛坦厂木器家具盛名在外。

  南北地湾的芹菜芽招人爱。

  毛坦厂中学广出人才,

  涂家祠堂走出位道台。

  朱砂冲有那十八搭,

  东石笋有个钓鱼台,

  分水岭出在大山寨,

  两架瀑布挂下来。

  球场岭生了块迷魂地,

  凤凰冲出了座望湖寨。

  八角圹有个吸风洞,

  阵阵清风冒出来。

  鸟语花香青山堰,

  山青水秀好所在,

  方天锡富甲一方财万贯,

  金銀珠宝上箩抬,

  驴驼钥匙马驼锁,

  过境不走人地界。

  方、黄茶行(háng)名在外,

  黄大茶行(xíng)销山东小蓬莱,

  发行(háng)票,做实业,

  曾经买断莱芜街。

  喻氏兄弟会疗马,

  宝马能生双翅来。

  ……

  当年毛坦厂打花鼓有名气的当属上河湾队(毛坦厂中学南门地界)。

  笔者从懵懂幼年到青涩少年的近十年岁月中,目睹了无数场的“玩灯”盛况,可是对于古镇毛坦厂的“玩灯”起源年代仍然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听说朱砂冲五房院子的“刘家高跷”、五显镇显杨冲的“显杨冲叉”,武艺都是历代祖传的,感知其起始年代久远。记得笔者当年曾问扎彩灯高手黄竹溪大伯的手艺是在哪学的,黄老笑呵呵地说:这哪是什么“手艺”啊,只不过是我们那一班子结义弟兄们小时候腊月间看大人们“灯”扎得既漂亮又好玩,不免就跟着随心所欲的动手呗——原来也是代代相传下来的!

  但,我可以明确的说出“玩灯”的终止日是1959年3月10号(农历己亥年二月初二),那是距今整整一个甲子之前的年代。当时声称全民步入到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起跑线上,自然而然无忧无虑地尽情欢乐到顶峰。乐极生悲的是划偏了跑道“线”,以至误入食不果腹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道路上去了。于是,老百姓们为了填饱肚子,以保全性命为行动的第一要素,广义的为活命而“玩”,哪里还有兴致、也没有物质条件玩灯——“玩命”击溃了“玩灯”!从此以后,毛坦厂镇的玩灯旧俗只化为我们这一代人脑海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了。

  鸣谢:本文内的花鼓唱词由毛坦厂镇民间文艺创作员方文广先生提供。

  “刘家高跷”简介由原籍毛坦厂的高级美术师刘孝田先生提供。

  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具震憾力的灯会演技是毛坦厂镇朱砂冲的“刘家高跷”。本镇朱砂冲村是毛坦厂镇“方黄刘蔡”四大家族之一的刘氏宗族根据地,境内的“五房院子”大宅院人丁兴旺,为刘氏族人青壮年业余文化体育活动奠定了雄厚的人文基础。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高跷是上端固定有木托的直径约6厘米左右的杉木杆,表演者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托上。根据木杆的长度分为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以四尺左右的高度为多见,最高达一丈多,踩高跷者可以坐在街道屋檐上歇息。

  一拨儿高跷人数不定,一般十几人。身量高的踩低跷,身量矮的踩高跷。表演者是传统戏装打扮,扮演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传说中的角色,如西游记、八仙过海、济公和尚等。由唢呐伴奏,脚踩高跷表演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等动作,诙谐有趣,如履平地。

  踩着高跷扭秧歌步,不断的变换队形,适时的配以打花鼓演唱,叫做“高跷秧歌”。还有在跷与腿部衔接处拴上小铃挡的“响铃高跷”表演方式。

  与毛坦厂镇一河相隔的东邻舒城县五显镇显杨冲村,其群体性的玩花叉表演是玩灯项目武行中独一无二的绝活,通常由五位壮汉各持一把三股钢叉同时上场,演示出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当年本镇只有朱砂冲的“刘家高跷”可与其争锋。三股牛头钢叉是冷兵器时代中十八样兵器之一,后来失去战斗作用便用作武艺表演,缀以铁响环与彩色缨络,称之为“花叉”,不知道此杨门花叉与历史上天波府之杨家将有无渊源关联。而今“显杨冲叉”已有传承,被列为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惜朱砂冲的“刘家高跷”因表演难度大且惊险,一时难以复苏。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