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家佳 刘扬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金安区张店镇把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探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特色路径——
美丽乡村入画来
初春时节,走进张店镇太平桥村,宽敞整洁的街道,整齐竖立在道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优美的村居环境,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街道两侧“中国梦”、“乡风文明”手绘文化墙图文并茂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氛围,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房前屋后路两旁铺设了花砖,栽种了花草树木,还安装了栅栏,文化墙寓教于乐,感觉到很美观,村里还有环卫工每天清运垃圾呢。”一大早,在画廊人家附近散步的几位老人说起村里的环境,一脸满足:“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齐全,街道宽畅整洁,散散步、健健身,感觉很舒坦。”
村庄变美了,环境变好了,这是村里老百姓最切身的感受。而这些变化,都得益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张店镇把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生态宜居村庄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总体要求,镇党委、政府聘请规划设计部门专家在实地勘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扶贫、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各类项目资金,集中连片打造茶行、太平桥、洪山、松林岗等10个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特色产业相衔接、相融合,着力构筑“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美丽乡村新格局。张店镇党委书记朱明望说,打造美丽乡村,体现的恰恰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认为,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倒逼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拓展了现代农业多种功能,既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加快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去年以来,全镇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村7个,新建文化广场12处;集中推进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五化改造”,大力推动“三大革命”实施,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特色产业助脱贫
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振兴。张店镇地处江淮分水岭,种植脆桃历史悠久,脆桃品种多,品质好,热销全国,是江淮果岭核心产区。每年春夏季,张店镇熟透的大红桃便已上市,交易市场里,繁忙的小货车进进出出。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全镇脆桃种植面积达2.8万亩,2018年产鲜桃4000万公斤,产值达两亿元。
脆桃产业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周边群众的生活,让老乡的钱袋鼓起来了。张店镇现有种植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42家,其中已经开展帮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36家。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协会+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反租倒包、产品合作、吸纳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仅金冲村新成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0亩,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桃园近200亩,使用贫困户劳力1100人次,人均增收1200元。同时,该镇积极组织大户参加桃产品产销对接会,成立镇脆桃协会,在柽树庵村和永丰村建立两个脆桃交易市场,日均吸纳贫困户就业30—40人,旺季可达80人,每日人均收入80元以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千万亩增粮工程实施,该镇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标准果园建设,突出生产道路互联互通,今年以来在果岭区域,投资700余万元,新建道路11.5公里,加快改造道路5.6公里。对发展脆桃产业的贫困户,每发展1亩,奖补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500元。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