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通过微信留作业”的教育启示

  吴燕霞 伍鲲鹏

  日前,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884号提案答复中表示,将明确教师不得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这是否意味着家长可以借机“偷懒”,意味着教师将回归传统“大包干”式的教育方式?家校共育需要厘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一切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让教师和家长间有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开启了家校共育的新时代。然而,这样的变化,也让教师和家长之间本应厘清的教育责任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起来:一方面,教师在学校批改作业时只看结果不重过程,频繁利用社交软件布置大量学生很难独立完成、甚至教师自己也无暇批改的作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则开始疲于在社交软件上应付来自教师的各种要求,帮孩子完成层出不穷的实践课题,甚至被迫批改孩子的作业,最终出现作业“考家长而不是考孩子”的荒诞情景。

  事实上,社交软件布置作业只是家校共育时代下教学方式的更新,本应起到提升教育效率的作用,但前提必须是应划定使用过程中的明确边界,避免因滥用而使其成为教师和家长之间推卸教育责任的借口。持续滥用社交软件布置作业,转嫁推卸教育责任不仅会导致学生作业训练质量的降低,起不到锻炼孩子的作用,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并影响到成绩,更可能使家长疲于在社交软件上应付来自学校的各种教育要求,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禁止社交软件布置作业乃至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厘清家校彼此间的教育责任与义务边界,或许才是家校共育真正的关键所在。家校共育作为现代化的新教学手段,是为了让学校和家庭合作起来共同培育孩子,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任何一方都不能偷懒,让孩子学以成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专业的教育教学任务由学校和教师承担,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培养则应由家长负责,明确学校和家庭的职责,让教师和家长各司其职,才能合作共赢。

  眼下,针对家校共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地已开始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或纠正孩子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代劳的作业;山东省教育厅也曾印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

  教育部的回应更是释放出一种信号,表达了对于目前家庭和学校彼此对立,家长和教师相互疏离问题的重视以及除旧布新的决心。只有建立起健康互动的家校关系,让学校和家长都主动承担教育过程中应负的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美好愿景。

  据《新华每日电讯》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确保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政府非税收入实现网上缴费⊙我市团组织赴省城学志愿服务⊙助残公益晚会点亮希望之光⊙先生店乡改善人居促文明⊙千人桥镇扮靓家园播绿忙⊙红色小镇焕新姿——裕安区独山镇电商振兴乡村提升民生工程掠影⊙苗木俏销助力绿色振兴⊙老赖遭催债 报警反被拘⊙“不得通过微信留作业”的教育启示⊙舒城县集中签约11个工业项目⊙声明⊙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