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新型“红包”诈骗侵犯中小学生

  新华社兰州2月22日电(记者 姜伟超 胡伟杰)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了解到,春节后有不法分子盯上了孩子的压岁钱,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上以“发红包返利息”为幌子,诱骗受害人。

  办案民警介绍,这种诈骗属于新型诈骗,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目标。不法分子通过QQ群、微信群、手机号码搜索等渠道添加受害者,引诱缺少判别能力的青少年上钩。不法分子诱骗声称,在朋友圈里转发指定的锦鲤、小熊等吉祥物图片,将转发截图发送给不法分子后,就有资格参加他们组织的红包返利活动,一般返利金额较大。比如给不法分子发送1000元“红包”,就可得到返还“红包”2888元;发送“红包”5000元,就可得到返还9888元。受害者上钩后,不法分子又会以各种理由声称受害人转账时操作不当,无法退返红包,需再进行转账才能返利,引诱受害者进一步微信转款。当受害者无力进行更多支付转账时,不法分子就会拉黑受害者。

  兰州市公安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赵志军介绍,不法分子先会以小红包诱骗受害者上钩,一般金额只有几块钱,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分辨能力,收到小金额的红包后会对犯罪分子说的话产生信任感。广大家长、老师一定要提醒孩子网络环境复杂,不轻易加陌生人,不贪心,谨防上当受骗。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探路者——新发展理念下的长三角经济版图之变⊙海水养殖 富渔家⊙别把“逗小孩”变成“新陋习”⊙4名科研人员呼伦湖遇险⊙教育部未统一要求将游泳纳入中考⊙湖北夷陵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审计体制改革⊙谨防新型“红包”诈骗侵犯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