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逗小孩”变成“新陋习”

  陈尚营

  春节期间,在社交媒体上,一个有关“逗小孩”的话题引发很多网友吐槽。很多人留言,表示“感同身受,小时候也经历过”。有网友这样描述:“走亲访友,大家都喜欢逗小孩,有的故意逗孩子生气,有的长辈故意拿孩子的东西,试探孩子是否‘小气’,还有的喜欢说诸如‘你看你妈妈出门了,她不要你了’‘你是从外边捡来的’这样的话,看孩子着急,自己哈哈一笑。”

  33岁的苏劲松是安徽合肥一家餐饮店的老板,他和我聊起小时候被逗的经历,说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妈妈一起回姥姥家,下午和表哥一起出去玩,“我那时候大概五六岁的样子,玩到天快黑了,姥姥家的一位邻居看见我就说,还不回去,你妈妈被妖怪抓走啦。”苏劲松说,那时候自己正在看电视剧《西游记》,所以一听说妖怪抓走了妈妈,吓得大哭,“其实没有对我造成什么具体的伤害,但我对那个邻居的印象直到今天都很差。”更多的网友希望家长能勇敢对过分的“逗小孩”行为说“不”,直接怼回去。

  网友“孟冬十月”在微博留言说,特别讨厌一种人,在饭桌上拿烟酒逗孩子,撩起孩子的好奇心;“沐恩最乖了”留言说,小时候几个姨一直逗我,你是抱养的,把我逗哭了,她们在笑,我一直忘不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逗小孩”事实上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这个特定的文化背景是对儿童的尊重不够。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会这样逗小孩了,但是在一些乡村或者其他偏远落后地区还是有这样逗小孩的方式,这样逗小孩对儿童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建立健全人际关系是不利的。“有些孩子比较在意,这样的行为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包括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对社会的看法认知都会受到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到成年。”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探路者——新发展理念下的长三角经济版图之变⊙海水养殖 富渔家⊙别把“逗小孩”变成“新陋习”⊙4名科研人员呼伦湖遇险⊙教育部未统一要求将游泳纳入中考⊙湖北夷陵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审计体制改革⊙谨防新型“红包”诈骗侵犯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