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柱 余经晓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四,小雨微寒,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洛阳河村敬老院里却是暖意融融,一番热闹景象: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切菜声、炒菜声、搋面声相互交织,几位厨师忙得热火朝天。另一边,五六十个老人围坐在餐桌旁摆着碗筷唠着嗑……原来在当天,敬老院的老人们提前过上了元宵节。
“干杯!祝各位叔叔阿姨元宵快乐,身体健康!”鞭炮落地,推杯换盏间,敬老院院长徐威率先送上了节日祝福。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才正月十四,怎么过上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人之常情,考虑到有些老人虽住在这,但是还有后辈,也想回家同儿女过节。我们便决定了提前一天过节,这样,既能让院里孤寡老人团聚,又能满足部分老人回家过节的需求。”徐威说,三年了,提前过节已经成了院里的惯例。
吃团圆饭,品浓情酒,诉相聚情,敬老院里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从落儿岭辗转到洛阳河敬老院的徐仁安今年61岁了,20年前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虽看不见,但听着你唠一句他插一嘴,孤寡老人徐仁安露出满脸笑意。“来到敬老院后,我被照顾得很好。院里的人知道我看不见,时不时带我四处走走,很是体贴。过节了,院长还自掏腰包买了苹果、梨子、花生送给我们这些老家伙,非常感动。”说着,他便拿起手里的酒杯,抿了一口小酒表示感谢。
过年过节发糖果,本是哄小孩的玩意儿,却被徐威用到了老人身上。“年龄大了,老人也变成了‘小孩’,对过年过节都很期待。我们一直强调关注老人身体健康,关注老年人心理更不可忽视。逢年过节送点小礼品,老人们肯定打心眼里高兴。”对待老人,徐威很用心。
作为霍山首家公建民营性质的敬老院,洛阳河村敬老院内设80张床铺,目前入住58人,还有17个五保户。自2016年徐威竞标接手以来,通过悉心打理以及政府、企业的爱心帮助,敬老院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护工、厨师、医师等“软件”设施也都逐渐配备完善。现如今,入住人数在持续上升。
“少吃咸菜少吃辣,对肠胃不好!”餐厅里,老中医“刘大嗓”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刘大嗓”是院里人对刘光升的昵称,作为医疗人员,老刘熟知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厌其烦地随时纠正老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喊得多了,大嗓门听上去也仿佛悦耳了。“有缘千里来相会,本来打算做几个月的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就回家养老,结果,跟大家相处下来,感情深了舍不得走了。现在,我也不打算回去了,希望利用专长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让大家伙都健健康康安享晚年,等哪天我身体不利索了,我也在这养老,这样每个节日大家都可以一起过了,热闹!”
尊老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阐释。洛阳河敬老院的最美“夕阳红”只是该县敬老系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霍山政府高度重视“孝亲敬老”等民生工程建设,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也在逐渐完善。据悉,该县23所养老机构中就有19所农村敬老院,2980张养老床位中敬老院床位占了72%左右。
“2018年,我县不仅给敬老院划拨240万元管理经费,还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招收了有资质的安全员、炊事员、保健员等入驻敬老系统。截至目前,全县已有两个高级职称、68个中级职称管理人员以及44个专业营养师。”县民政局社会福利股股长周泽利补充说:“县里给五保老人提供了5800元的供养经费,全县758个五保户可在敬老院安享晚年了。”
日渐完善的软硬件设施,精细化的营养配备,便捷的互联网和数据化办公为霍山县敬老院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增添了助力。“到2020年,我县70%的敬老院将会转向‘公建民营’,相信在政府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后,我县的老人们将会在‘敬老大家庭’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个元宵节。”周泽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