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菊莲/文 袁洁/图






在金寨县,果子园乡白纸棚村金林组农民童维新辞去日企高薪回乡创业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从特色种养业到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从个人创业到带动一方,如今他和合伙人创办的“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经实现年产值近亿元的业绩。
多年来,“三个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以“三个农民”为品牌整合全县农产品,统一包装销售,打开了家乡农产品网销渠道,致力打造家乡农产品金字招牌,是返乡创业成功的典范。
同样,金寨县花石乡竺山村36岁的胡本生,2003年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到沿海发达城市从事家电销售工作,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返乡发展山场养鸡。如今,他创建的金寨县本生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黑鸡出栏总量达1万只,销售额达200万元,纯利润近3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养殖黑鸡,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致富能人”。
童维新、胡本生都是金寨县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员。他们的创业经历向人们展示了,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只要有梦想,这里大有可为。据有关统计,金寨县600多名返乡人员领办联办小微企业,47家成长为规模企业,占该县规模企业的一半以上,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有3000余名返乡农民投身电商,全县新增电商网商从业人员1.1万人,跻身全国电商扶贫十大样板县。大批返乡农民工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共流转山场、土地5.3万亩,发展有机茶、中药材、狝猴桃等特色基地4万多亩,帮助一大批贫困户建起“绿色银行”。
劳务输出大市,曾经是六安的一张名牌。据不完全统计,六安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超过100万人。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加上“双创”氛围的不断浓厚,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在积累一定的资本和技术后,纷纷选择返乡创业就业。
“丁集镇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婚纱快递,不低于一万件,婚纱产业基础好,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老乡都陆续返乡创业,我也赶上了这趟列车,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裕安区丁集镇返乡创业农民许有忠在政策、平台的鼓励与支撑下,开办起忠源婚纱礼服有限公司,他说,婚纱特色小镇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圆了如他一样在外打拼青年的回乡创业梦。
据悉,丁集镇是人口大镇,几年前有近2000家规模不等的婚纱企业在苏州发展。随着该镇积极打造丁南婚纱产业基地等经济发展带,已经吸引400多家本土婚纱企业返乡创业,但大多零散经营,集聚和示范效应不明显。去年以来,在国家建设特色产业小镇政策指导下,裕安区政府和安徽浙东集团共同决定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着力将丁集镇打造成中国婚纱产业重镇和特色产业小镇的典范。
候鸟纷纷归巢,助力家乡发展,这正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的初衷,也是初见成效。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每个返乡创业者都是一株小草,想生长壮大,离不开土壤、空气、水分等支持。顺应务工人员回流新趋势,近年来,我市不仅通过出台意见和扶持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不断创优“回归”环境。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在返乡创业平台打造上积极探索多种建设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政策服务创业”思路,坚持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先后涌现出如金寨金梧桐创业园、舒城南聚工业集团、裕安康桥婚纱小镇等一批返乡创业平台典型,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全力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圆梦”舞台。
记者了解到,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内的金梧桐创业园2013年规划启动以来,企业入驻率保持在95%以上,现有入驻企业近百家。创业园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产业投资20多亿元,2017年实现产值近10亿元,税收超千万元,解决就业3600余人(带动周边就业近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梧桐”。
金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鼓励吸纳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该县统筹各类政策,在用地、资金、项目等方面全力支持返乡创业。作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三年来,金寨县为创业人员优先提供建设用地3000亩,发放各类补贴2000万元,落实扶持资金2.1亿元。截至目前,金寨县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各类市场主体近5000家,带动就业2.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3万,人均年增收1.2万元,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舒城南聚工业集团则是一家专业从事创业园建设管理运营的民营企业,由返乡创业人员牛守平创立,是我市最早从事工业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建设的专业化公司,2012年创立至今已累计投资近15亿元,建成干汊河南聚体育用品创业园、新加坡食品工业园、杭埠电子信息创业园等3个示范平台,建筑面积共计约100万平方米。2017年南聚工业集团实现服务收入6800万元,税收1100万元,带动创业园企业实现产值近20亿元,就业近5000人。
裕安康桥婚纱小镇总投资12.6亿元,2017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签约入驻返乡创业婚纱礼服企业百余家。康桥婚纱小镇整体竣工投产后,可承接婚纱礼服企业500余家,带动就业近万人,年交易额可达25亿元,成为集婚纱礼服产业和婚庆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小镇。
位于市示范园区的金安明星创业园是一家立足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的“小而精”平台典型案例。它由返乡创业人员韩燕柱投资建设,占地108亩,总投资1亿元,2014年至今已建成厂房4万平方米,入驻小微企业14家,带动投资2.3亿元,年产值近5亿元,就业300余人。针对一些传统行业的小微企业无法单独供地,难以达到安全环保消防要求,难以进入高规格的创业园和孵化器,甚至无处安家的困境,探索出了一条简单易行的平台建设模式。
2018年,我市加大实施返乡创业工作力度,通过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创业管理、强化精准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和政策保障力度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引导科技企业集群发展,鼓励建设电商产业园、农民工创业园、旅游小镇、康养小镇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多元化发展,以此吸引更多在外务工、经商、创业的人员返乡投资兴业。为了鼓励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的本土人才回乡发展,我市积极组织开展市级返乡创业园认定工作,初次认定为市级返乡创业园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同年6月,《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要求引导更多在外务工、经商、创业人员返乡投资兴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返乡创新创业。计划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返乡创业类平台5个、省级返乡创业类平台10个,打造20个左右市级返乡创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