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舞龙队 舞出新风采——霍山县诸佛庵镇组建全市首支女子舞龙队

  陈波

  “正月十五闹元宵,双龙戏珠舞不停。腰鼓旱船花鼓灯,铿锵锣鼓踏街行。”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霍山县诸佛庵镇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下午4时,锣鼓敲响,鞭炮齐鸣,当地一年一度的龙狮踩街传统活动正式开始。

  走在龙头前的逗龙人,手持彩球忽高忽低左右晃动。龙头随着逗龙人的引逗,大幅度舞动起来;玩龙身的,紧随龙头舞动翻,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非常好看。锣鼓声、鞭炮声,声声灌耳,观众或齐声叫好,或用手机、相机拍摄不停。龙狮队伍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原来我们都是社区广场舞蹈队的,镇上组织人舞龙狮,我平时也就是在家带带孙子,反正也没多少事情要忙,我们姐妹们合计了一下,他们男人能舞龙狮,我们女人一样能。好在社区为我们定制的龙衣并不重,跟着学了几次,咱现在也能舞出花样了!”49岁的杨平是霍山县诸佛庵镇俊卿社区居民,现在也是舞龙身的队员。

  “我是舞龙头的,我叫修治凤。”说话的是一位扎着长马尾、面色红润的大姐。“龙头是最重的,大概十多斤重,我说我比较有力气,干脆就我舞龙头了!”修大姐一身红衣,精神头十足,丝毫看不出今年已经51岁了。“我在镇上开了家窗帘装饰店,生意还行。村里男人们大多出门打工了,我们这些妇女说啥也不能让舞龙舞狮这些老辈们传下来的好东西在我们这辈断了根,我们先接过来,有空教孩子们一代代传下去。”

  诸佛庵镇女子舞龙队创建于2019年1月,由13人组成,平均年龄50岁左右。舞龙队是由该镇龙狮老艺人牵头组建,队员全部来自当地农民、个体工商户等,她们利用下午休闲时间进行排练,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经参加了六安市裕安区马家河农民春晚、六安市迎新春文化年货和霍山县新春踩街拜年活动,赢得了各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舞龙舞狮在咱这儿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了。”69岁的村民李家宝说自己“9岁就开始扮女孩当花鼓妞子”,舞了一辈子龙狮。现在年纪大了,身手慢了,小辈们不让他继续舞龙,可他还是放不下对龙狮的挚爱,自愿跑来舞龙队当上了鼓板师傅,也担当起了这支女子舞龙队的“技术顾问”。

  “过桥要滚桥,遇水要搅水。盘龙也要头动尾巴摇。龙脑壳,龙心脚;二三节要掺几脚;中节子要脚拌脚;龙尾巴要对着龙脑壳。这是我们祖传下来的舞龙口诀。”李大爷忍不住站起身摆开了架式。

  “龙扎好了要‘响鼓亮灯’,锣鼓敲起来,告诉乡亲们今年要玩灯了。开始前几天就要‘传灯送信’,去哪几个村子,村里哪些有接灯意愿的门户都要提前确认。开灯要‘点光’,结束要‘闭光’。主家要备茶叶米接灯,龙狮进门三揖首,出门后退走……”李大爷不愧是“老灯头”,玩灯的这些老规矩说得头头是道。

  “现在的舞龙舞狮不再是为了满足求助神灵的愿望,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对更高精神生活的追求。镇里、社区对组织女子舞龙队非常支持,在服装道具和演出费用以及场地安保等许多方面都帮忙协调。”诸佛庵镇文化站副站长汪桥生说,现在该县各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都在围绕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开展活动。“我们一直在努力吸纳年轻人参与,越多的新鲜血液融入,咱们这乡土文化才能有更多地传承和发展。”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奋力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市人社、公安部门合力打击欠薪违法行为⊙金安区食品药品安全年度考核全市第一⊙早春农事忙⊙开学第一课 共绘家乡美⊙“大妈”舞龙队 舞出新风采——霍山县诸佛庵镇组建全市首支女子舞龙队⊙踏上节后返程路⊙“文明六安”抖音号荣获两项全国大奖⊙给少儿节目浸润点文化底色⊙青山乡扎实做好节后农村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