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过了正月十五,年也过了,节也过了,从传统的习俗来看,一年中最肆意狂欢的节庆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回顾今年的情形,包括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整个城市都在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中度过,这一切归功于文明二字。
行走繁华的街头,没有车来车往焦躁的喇叭声;除夕的夜晚,也听不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正月的商家店铺,也没有高音喇叭恣意招徕顾客。传统习俗仍在,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大家都把文明植根于心底,以一种更温和的表现形式来欢度春节。
仓廪实而知礼节。文明进步,得益于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回馈于城市建设管理的点滴。细微之处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有市民的“里子”,变化的不仅是生活的环境,更是市民生活的质量。现在的六安人民,正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实实在在提升。
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城市氛围,同时让市民各得其所,归根结底是治理能力问题。养成新的社会习惯,是一个漫长过程,一开始可能要借助法规和制度的约束,需要公民发自内心的认同,也离不开政府高瞻远瞩的科学规划、周到细致的贴心服务。规范使用公共场所,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平衡各方利益,是我们全社会都需要来认真思考的。我们期待,从这个安宁的春节开始,我们都需要将这种素养进一步提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