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新 文/图

当你沿着宽阔的105国道向岳西方向进发,途经山七镇,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园林让你不得不擦亮眼睛。在这座称作“古绿园”的园林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各类盆景。当你流连并陶醉于这鬼斧神工的一枝一叶时,一缕文化的气息也不经意间扑面而来。“古绿园·墨韵斋施申财工作室”便是这样一个所在,它像是大山深处的一块碧玉,在俗世中流淌着一股清芬,点缀得青山秀水更加明媚、更加灵动。
工作室的主人施申财,一位来自山七镇的农家弟子,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因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因而便有了深山乡野里的文韵亮色。
1972年出生的施申财,平常喜欢收藏,尤其对古今绘画、书法、篆刻及历代古董器件兴味十足,通过多少年的耳濡目染和潜心钻研,不断开阔着自己的眼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014年,本身做回收行业的施申财在杭州偶遇六安籍手指画画家韩隐先生,与书画结缘,并在装裱店老板的友情提醒下开始在杭州创办文化公司,走上书画艺术道路。从此,一沓纸、一瓶墨、一支笔成了他随身的“三大法宝”。每天早上5点起床,坚持不懈地临帖学习,施申财坚信,只要肯下工夫研磨,不断学习研究先辈们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加强补给、自我充实,就一定能深得艺术真谛。长期的潜心实践、刻苦的钻研练习,他的书画艺术技巧逐渐成熟。
身在乡村,目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其中一分子,施申财是欣慰的,但又总感觉缺少点什么。美丽乡村建设起来了,环境优美了,但在劳作、创业、致富之余,村前庄后除了聊天、打牌,还有为数不多的广场舞队伍,人们的精神似乎总是涣散的,漫无目的的,精神的支柱在哪里呢?在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在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下,如果文化没有一席之地,心灵终究会陷入一片混沌和黑暗。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头。而这一种强大而无可比拟的精神力量,当前并没有在乡村的富足里得以体现。几个夜晚的不眠,几番执笔泼墨的思索,施申财疲倦的眼神亮了。文化不仅仅需要人才,还必须有平台、有支撑。为此,他多次和相关企业做交流,寻求文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2018年2月,几番努力之后,施申财终于在家乡和同学一起创办了舒城万佛书画院,旨在为学术研讨、书画创作和展示展览提供一方阵地。2018年10月,施申财得到古绿园总经理的大力支持,成立“古绿园·墨韵斋施申财工作室”。
书画院成立以来,集聚了众多的艺术人才,经常接待省市级书画艺术家。施申财没有想到,小小山村里竟有那么多和自己一样的艺术爱好者。不是没有人才,是缺少发掘,缺少激活,缺少平台。
“青山丽水是乡村的特色和优势,是乡村独一无二的风景,一山一水一枝一叶都是艺术之源、灵感之河,只要利用好、发挥好、创造好,山村的魅力将不仅仅是一缕空气的清新、一朵花的娇艳,和一方天空的清澈,而是艺术的宝库。”抬眼碧水蓝天,施申财深深呼吸着纯净的空气,一幅美妙的画卷在心中冉冉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