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下乡,让“山寨”不再成为“乡愁”

  周东飞

  前不久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和单位共同评选的“2018年十大消费侵权事件”,“农村里的山寨货”现象位列其中。近期,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在对一些农村集市进行走访发现,多款和知名饼干品牌“奥利奥”很像的饼干——“粤力粤”“粤力奥”“澳利粤”公开销售,“吃香点”和“好吃点”、“溜遛梅”和“溜溜梅”、“多多鱼”和“好多鱼”等等商品,让人“傻傻地”分不清楚。

  很多回老家过年的朋友也都有同感——山寨货横行已经成为一种“乡愁”,这里的“乡愁”不再是美好的哀愁,而是对于家乡前途和命运的忧愁。当各种假冒伪劣产品逐渐被城市“围剿”,乡村难道注定要成为受害者?

  山寨货为什么能够在农村横行无忌、为非作歹?一方面,监管力量在农村下沉不够,导致农村打假有心无力、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这也跟农村消费者对品牌的辨识能力不强、维权意识薄弱有一定的关系。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市场渠道导致品牌效应的衰减。

  品牌商品经由一级又一级的代理商,到达农村消费终端的时候,其高成本必然体现在价格上,进而影响乡村消费人群的购买力。而山寨商品则通过偷工减料等黑灰手段,以劣质低价的方式占领农村市场。品牌商品在农村市场上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山寨货的横行。因而,治理农村“山寨”货问题,除了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等常规思路外,还必须实现“正品下乡”,让品牌商品以质优价廉的方式占领农村市场。

  在传统的线下市场渠道面对高成本的压力时,新型电商却有着极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39.1%。可以说,电商在农村早已不是新事物,相反,它不但是把自家农产品售卖到全国各地的“产出方式”,也是把各种品牌和生活品买进来的“消费方式”。通过电商这个渠道,可以更好地实现正品下乡。

  事实上,各大电商平台在扶持正品下乡、遏制“山寨”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探索。比如,京东计划在全国开设50万个农村加盟便利店,由京东提供正品货源,店主须承诺百分之百无假货。淘宝方面发起了品牌商联合为优品代言的活动,提出了消灭农村货架山寨货的愿景。刚刚完成在美国新一轮FPO(后续发行)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也宣布,继2018年对“品牌下乡”补贴5亿元人民币之后,平台将在2019年继续联合百大品牌,定向直补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以促进“正品下乡”和农村市场消费升级。

  正品下乡,让优质的品牌商品通过精简的供应链,直接到达农村消费者手中,压低运营成本,创造让利空间。如此一来,农村消费者不但能够方便地买到正品,而且让正品保持相对低价。当质优价廉的正品在广大农村无远弗届的时候,也就是各种“山寨”货真正土崩瓦解的时候。这样的结果,符合品牌商、消费者和电商平台各方利益,是一种共赢之举,自然会有着持久的市场动力。

  相信市场驱动的正品下乡活动,会让“山寨”不再成为我们的乡愁。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努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金安区印发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南港镇开展脱贫攻坚拉网式大排查⊙河南郑州:灯笼进工地 喜庆迎元宵⊙湖南湘西:苗族手工艺助脱贫⊙“背包”巡察,让监督触角直抵“末梢”⊙喜乐元宵⊙正品下乡,让“山寨”不再成为“乡愁”⊙鼓楼街道举办春训班为党员干部“充电”⊙我市切实发挥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作用⊙毛坦厂镇环境整治再发力⊙去年我市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