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传军)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六安”主题实践活动,树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良好风尚,内外兼修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我市出台了《六安市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组织实施核心价值观融入、人居环境提升、婚丧礼俗规范、不良风气整治、乡风评议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六大行动”,全年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579个,对所有行政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有效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和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陈规陋习。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六安文化云、公共文化云平台作用,组织实施基层数字文化互联互通等项目。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六安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举办了大别山山水文化节、大别山民歌会、美丽乡村行·文化乐万家、书香六安·悦读人生、乡村大舞台等活动,打造一批特色六安乡村文化服务品牌。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弘扬六安特色文化。积极申创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传统村落,启动淠史杭水利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面提升金寨革命烈士陵园、许继慎纪念馆、独山革命旧址群、苏家埠战役旧址等陈展能力,着重对农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革命歌曲大家唱、红色书籍编撰等活动,重点扶持皖西庐剧、大别山民歌和六安瓜片制作、霍邱柳编、泥塑、皮影戏、龙舒贡席、皖西剪纸等地方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