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程传军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充满仪式感的节日。从置办年货、打扫除尘到张贴对联等等,都是中国年味的体现。一个人离开家乡,哪怕走得再远,总有一根绳子连着自己和家乡。每逢佳节尤其是春节,这根绳子的牵引力就变得更强。

  每个人从记事儿起,就对过年有着别样的感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可口的年夜饭,张罗着拜新年。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人们过年的方式在回归传统中不断与时俱进,变得越来越多元。

  每年春节,外出务工人群像候鸟一样,回家迁徙。今年的春节,团圆的打开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今,一些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不愿意赶在春运高峰回家过年,更愿意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过年,在春节后再把父母老人返回老家,这一现象被称为“反向过年”。

  团圆之地不在家乡,也可以是别处。迁徙不再是子女,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家”奔向子女所在的城市。很多人认为,带父母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逛一逛,开开眼界,也独有一番年味。“反向过年”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当下城镇化进程的必然。

  如今,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固定的“家”。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工作、生活,全家人攒钱在城市买房,那么,身在农村或异地城市的父母“反向过年”,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况。父母到城市随子女过年,并没有什么不好。既减轻了春运的负担,又能支持年轻一辈的工作,而且,老年人的时间更充裕,年过得也更从容。

  为亲情守望,为团圆奔跑。变化的是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不变的是浓烈的亲情和与家人的团聚。不论是在子女那儿过年,还是回父母老家过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家就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过春节的形式也在时代变迁的大潮中逐渐改变,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升级换代”的欣喜。特别是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日益改善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过去吃吃喝喝的过年常态已悄然改变。春节休闲方式的变化恰似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消费水平和理念的变化。

  今年春节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供需火爆,群众消费能力旺盛,各种新吃法、新玩法、新穿法、新游法、新购法层出不穷。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文化休闲游等成为春节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春节带孩子、老人一起出游。

  春节期间,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虽然方式不同,但人们都在寻回过年的滋味。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有人说,社会发展了,年味变淡了。其实,只不过过年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不过,不管人们以怎样的形式过春节,其蕴含的精髓依然是仁爱、团圆、喜庆、吉祥和平安。

  变化的是年俗,不变的是内涵;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团圆。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春节里的“敬业福”⊙走走看看 别样年味⊙亲情的温暖⊙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