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温暖

  本报记者 张静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不过依然会有很多人不畏路途的遥远和拥挤的人潮,要赶回家过年。对于许多常年在外的人来说,过年成了唯一能和父母亲人团聚的温暖时刻。

  腊月小年后,小舅一家人抢到了从北京返回的火车票,小姨也早早关了南京的店门,在苏州的表弟凌晨三点开车带着妻儿往家乡赶……按照苏埠的习俗,正月初三初四是到姥爷舅舅家拜年。姥爷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大,姥姥是兄弟姐妹四人中的大姐,自然是众亲戚们拜年的第一站。按照约定,初三各自在家招待拜年的晚辈,初四则全部齐聚姥爷家,多年不变,这也一直是我对“过年”最大的期盼。

  那天我们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亲戚,小时候是为了压岁红包,而如今更多的是为了难得的一年仅一次的大团聚。

  为了这一场大团聚,姥姥姥爷年前就会找好两位大厨,正月初四一早邀到家烧制传统“十大海”和“锅子”招待晚辈们。随着年岁变化,有的小姨、舅舅迁居市里、省城远至省外,有的也成了爷爷奶奶辈,而大家都会一直念着老家这口味道。可这两年,80多岁的姥姥已不能再胜任“十大海”大厨,晚辈们又都不能接任。虽然大家一再表态炒菜也会有老家的味道,姥爷姥姥还是请到村里有名的大厨到家里掌勺,让大家每年都可以饱尝“十大海”,延续对家的味道乃至亲人们的挂念。

  烧制“十大海”比较繁琐,自然会很慢。而每个人都不会着急催促,一来或许是晓得“好饭不怕晚”,二来则是要等那些远道的亲戚们。今年正月初四的午饭则等到了快一点钟,同时开了四桌,那些不到20岁的弟弟妹妹是没能抢上座位的,只能端着碗在桌旁央长辈们让让夹上一点菜。推杯换盏时也是聊家常叙亲情的美好时刻,一顿饭可以吃上两三个钟头。而稍后的晚饭加开了一桌,还是有很多弟弟妹妹要端着碗站在桌旁夹菜。一年的辛劳,不喜欢的话题甚至得站着夹菜,都不会有人抱怨,似乎一大家子的团聚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进而转化成一种温暖美好和前行支撑。

  好几个小姨舅舅和弟弟妹妹,手机拍摄了大家或站或坐一起吃“十大海”的视频和图片,发了朋友圈后都获得不少点赞和“有年味”的评论。

  其实,每一代人都会有独特的年味。或许,时代在变化,年味也在变化。如今的过年虽已不再是小时候的样子,但年味还是在的,因为亲情的温暖一直不会变。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春节里的“敬业福”⊙走走看看 别样年味⊙亲情的温暖⊙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