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珊珊
他们脚踩风火轮,日行两万步
2月4日,大年三十,虽然家家户户都是亲友团聚、欢声笑语,但市中医院急诊科里却是“硝烟四起”,摔伤的、车祸伤的、腹痛的、头晕的、流感发烧的……一台台心电监护设备鸣响着,在患者身边陪护的家人个个愁眉紧锁,让整个科室显得分外紧张。
“医生,医生,有人昏倒了,你快给看一下”“护士,病房现在还有没有床位了”“我们的药没有了,赶紧来个人给换一下”……并不宽敞的急诊区域里,当班的医护人员小跑着,穿梭在不同的病人之间,止血包扎、清创缝合、插管上呼吸机、监测病情、用药换药、打针输液,处理分诊,除此之外,还得临时做好指路、与病人家属沟通等繁杂事项,丝毫不能懈怠。护士徐婷婷笑着说:“一上班就像脚踩风火轮,一天下来,大家的步行数总在两万以上,就当是减肥了。”
大年三十那天,科主任张建中的白班是从早上8时开始,一直到下午18时。作为科主任,原则上并不需要值一线班,但他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急诊科里无春节。”他说,春节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一些原本只需在普通门诊治疗的病种都集中到这里,再加上一些危急重症,都是需要紧急处理的。除了爆增的病人,患者的要求与期望也与平时也不一样。春节期间来就诊的患者病情相对更重,有些本应及早治疗,但一直拖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来医院。患者和陪同的家属总希望医院能提供一个不住院而又能快速解除病痛的治疗方案,这就给医生出了个很大的难题。还有一些醉酒患者,情绪容易激动,也需要医生护士在诊疗之余付出更多的耐心。
用自己的缺席让别人团圆
今年的除夕夜,当班的又是护士长彭红,这已是她在医院里度过的第18个大年夜了。作为年过40的护士长,本可以不值夜班了,但考虑到科里不少护士是外地人,为了让其他人回家过年,她肩负起了大年夜的值守。“除夕夜班不好值,这是有经验医护人员的共识。”彭红说,“来的都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如果不是真的扛不过去,谁也不会选择大年夜还到医院来。”
从18时交接班后不到6个小时已经接诊了20余名患者,留观病房的床位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要赶紧联系病区的床位。这边病床刚刚联系好,“吱”的一声刹车声,一辆120急救车又停在了门前。彭红和同事吴凯迅速将一部抢救推车打开,准备好氧气包,快步跑到门外接车。“男性,27岁,饮酒后心跳骤停”,随车急救人员迅速交待了患者的简单情况。两人赶紧小跑着将患者推到抢救室,当班医生潘峰和李婷婷已经做好急救准备,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直到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有自主呼吸。
大年初一,急诊科的接诊量达到82人次。这边急救室里两名危重病人正在抢救,后面等待的病人排了长长的队。没办法,只好赶紧把前一天值班的医生又叫回来支援。“我家就住在医院对面,不耽误急救。”这样的临时支援,潘峰已经习以为常,不过对家人仍有些愧疚:“没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里人,不过没办法。”
一桌好菜凑不齐一桌人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饭桌都是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而急诊人的饭桌,则是快餐盒、塑料袋杂乱排开。“别嫌难看,这些饭菜,有的是从外面买来的,有的是我们从家带来的。”护士李雪稍微收拾了一下有些凌乱的桌面一边说,大年三十那天,科室贴心地为值班医生护士准备了团年饭,有锅子也有炒菜,算是“小福利”,可是要照顾病人,大家根本没办法坐下来好好品尝,只能挤出空当轮流到休息室匆匆扒上一口。“时间紧张,也顾不上什么吃相仪态,都是狼吞虎咽,平均下来,一人用餐时间不到3分钟。”
辛苦的坚守,有抱怨吗?市中医院所有的急诊人都很坦然,用他们的话来说,“急诊科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其实,不只是急诊。这个春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无影灯下、病区床旁、服务窗口、后勤值守……让生命得以守护、得以安康,这便是所有坚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