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远

本报记者 陈力 摄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习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习惯也在悄然变化之中。
今年正月初一上午十点钟左右,我爱人严肃而又认真地问我:“今年,你家外甥外女、侄儿侄女怎么都没给你拜年呐?”我说:“拜了,一大早就收到他们的拜年微信了!”说着,我把手机打开让她看了看。她说:“现在真是太方便了,足不出户,就可以拜年了!”是的,特别是我姐姐、姐夫他们长期在外地工作,几十年来,几乎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都会接到他们的问候和祝福!很早的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我们大约总会在年前年后收到他们的一封拜年信和一张汇款单;后来有了程控电话,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电话机就会“叮铃铃、叮铃铃”地响起来。那时母亲还健在,我们就会叫母亲:“快来接电话!”后来有了手机,每到这时,我们都会把手机递给母亲。前些年,短信拜年成了时尚,于是,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我们都会收到他们的拜年短信,手机也会不时地响起“提示音”。现在,通讯更发达了,可以用微信、可以发视频,平时还可以在“家庭亲人圈”里说话、叙事,真的是“天涯若比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安静了,所以常常把手机调成静音,于是乎,我虽然收到很多拜年微信,爱人却没听到任何声音。
由于我在县城工作,所以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乡下的那些侄儿侄女、外甥外女和一些同事、朋友还会专程来我家拜年。来时,他们总要拎个大包小包的,有的带上两瓶酒,有的拎点腊肉、香肠,或者糍粑、花生,总要送些土特产表达心意。由于老家离县城较远,因而大家来到我家的时间都要等到十二点钟以后才能聚齐吃午餐。今年我仍然按“老规矩”来计算时间。谁知,出乎意料,还不到十点钟,家里就陆续来了一大帮亲戚、朋友。于是,我便好奇地问他们怎么来得早多了。回答令人意外、更令人高兴,有的是在外打工发财了,自己买车了;有的是生活富裕了,包辆车子直接来的;大多数人则说:“我们现在可以坐公交车进城了,班次多、秩序好,既快捷,又便宜。”对了!我把这事给忘了。2018年,我们金寨县全面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预期目标!人们出行特别是乡村群众的出行方便了,“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待遇!”
说着说着,好几个外甥都要加我的微信。加过之后,他们说:“舅舅,现在吃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也不知道您喜欢吃什么、忌什么,我们发个红包给您,您自己去买点吃的,爱吃什么买什么,别不舍得花钱哈!”
午餐的时间提前了近一个小时,十一点半正式喝起“拜年酒”。开始时,大家都还有些客套、谦让,渐渐地,酒过三旬,大家就不拘谨了,话多起来。从出外打工说到乡村振兴,从民生工程聊到产业发展,特别是讲到县里的扶贫工作时,大家的兴趣倍增、话题更多。
有的说:“共产党真好,油盐酱醋全包了!”有的说:“现在的干部真贴心,包帮结对胜亲人!”有的说:“县里实施的扶贫政策真是太好了,长短结合、多措并举,既有扶志气的、也有扶智力的,既有扶贫项目、也有扶贫资金,县里那些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干部们都很负责、也很感人,叫你觉得不好好干、不如期脱贫摘帽,真对不住他们!”
说着说着,我的一位老同事诗兴大发,挺个“将军肚”,说:“各位,静一静,我来即兴献上一首打油诗,以此表达一下我们老区人、乡里人的喜悦心情哈!”
共产党、像太阳,照得金寨亮堂堂。吃的由缺变为余,住的都是小楼房。
出门办事有公交,住院花钱能报销。养老吃下“定心丸”,生产发展有保障。
共产党、像太阳,照得金寨暖洋洋。县委政府决策好,农村一天一个样。
帮扶干部胜亲人,生产生活样样帮。全县上下一条心,脱贫摘帽奔小康。
“好!”“太好了!”听完这段顺口溜,大家一片欢呼声、鼓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