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巧
不是一家人,却像是一家人温暖相聚。“干杯!”大年初二晚上,一群不能回家团聚的人举起了“酒杯”,仔细一看,不少人的酒杯中装的只是饮料和白开水,他们轻轻抿了一口,却如同喝下了“美酒”,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们都是尿毒症患者,水都不能多喝,只能抿一下意思意思。”来自霍邱县的病友张国映告诉记者。尽管只有三十多岁,但因为多年的透析,张国映的脸庞布满了皱纹,因为才进行完血液透析,张国映还有些疲惫,但和几位病友相聚一堂还是让他脸上挂满了笑容。
“我们尿毒症患者每隔两天就要透析一次,县里面的医院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到市里治疗。过年期间长途车很少,来回很不方便,也有耽误治疗的风险,家里人也要走亲访友,不可能为了我跑到六安,以前我都是一个人在出租房里过年。”听到张国映说起自己的故事,桌上不少病友都点了点头,这是很多尿毒症患者共同的不幸。“今年过小年的时候曹龙就组织我们聚了一次了,今天再聚,这桌菜咱们一人烧了一个,这不是和一家人一个样嘛!”张国映说。
“2017年春节前我到医院复查的时候,发现很多病友过年的时候都是孤零零一个人,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从那一年开始逢年过节我都会将无法阖家团圆的病友们聚集起来一起过节”。“家宴”的组织者曹龙和记者说道。
今年才24岁的曹龙,在2014年被查出了患有尿毒症,比很多病友幸运的是,年轻的他在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辗转六安、南京、重庆等地,花了1年多时间,最终成功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而在身体逐渐康复之时,又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伸出援手,资助曹龙购买了一台挖掘机,让他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