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清流润心田——舒城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侧记

  胡圣卫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天刚蒙蒙亮,老朱穿着醒目的橙色救生衣,迎着白幕色的晨曦,撑着一只竹筏荡漾在碧波上开始了一天的巡河,一边关注河边是否有垃圾,一边回应着岸边来往行人的招呼。“朱河长这边有垃圾了”,听到一洗衣服村妇呼喊,他便拧着身子将竹筏轻巧一撑,手轻轻向后一摆,转眼,人和竹筏就到了跟前,手拿铁叉打捞起漂浮物……

  老朱名叫朱守明,是舒城县河棚河集镇段的村级河长,也是集镇段保洁员,负责河棚河两岸的垃圾、漂浮物和水里的草本植物等清除,以及沿岸违法建筑、河道侵占的制止和报告。为确保河道整洁,他每天都沿河巡查四次。“没事到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既能随时发现问题,每天看到乡民在清澈的河中洗衣洗菜,是最开心的事。”从小在河边长大,老朱对河有着特殊的感情。

  呵护源头活水

  “全县自开展河长制以来,构建党政领导、部门联运的县、乡、村三级河长工作体系,目前,像朱守明这样的村级河长,有441名。2018年全县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向社会购买服务,进行物业化管理,为杭埠河、丰乐河,杭北干渠、舒庐干渠等河渠聘请‘清道夫’。”县水利局局长董士勇介绍。三级河长始终绷着“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守水负责”的那根弦,使河长成为撬动源头治理的支点,上下游同治,形成治水合力呵护源头活水。

  如今的胡家湖清水绿岸、满目清新。“曾经一场暴雨过后,大人小孩下河捞‘浪渣’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所谓‘浪渣’即河上游流淌下来的垃圾、杂物等,其中有些木竹等杂物河岸村民打捞起来,晒干作为烧饭的柴禾,剩下的垃圾污泥堵河、臭味熏人。”高峰乡明花村主任汪义宏深有感触。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河流上游和两岸“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结合“三线三边”绿化和千万亩森林增长等工程建设,加快增绿步伐,提升绿色质量。2010年以来,全县共计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8.48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55.1万株。注重项目后续管护,加强河流两岸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和土地复垦,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不断迈上新水平。

  同时,开展水生态修复,净化水环境。投资5200万元实施了张母桥河、河棚河治理工程建设;投资750万元,进行赤土堰水系修复工程建设;投入20多万元在杭埠河进行了增殖流放;投入资金2800万元,在南港等4个乡镇进行沟渠清淤和塘坝扩挖,增强水系补偿和联通;正在积极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

  激活水域岸线

  美在河上,治在岸上。该县晓天镇抓住河长制契机,加大晓天河治理力度,经过综合整治,水系畅通了、生态修复了、水清岸绿了,打造美丽生态河道,书写发展大文章。

  冬季的晓天河水量不大,但流水潺潺、水质透明,河道护坡干净整洁,两岸草木葱郁、山清水秀美不胜收。2017年在晓天河东岸,105国道旁,建设占地约30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开放型水生态公园。“看到晓天河一天天变清,我们发自心底开心,现在休息时间人们都愿意来河边公园走走。”这是附近居民的真实感受。

  上游不远处有“中国兰花首漂”美誉的“兰茶谷”漂流。是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朋友聚会踏青溯溪露营,单位拓展培训的最佳去处。

  “晓天河的治理,美化了环境,以优美的环境资源,吸引了最好的投资,打造了‘一山一漂流一街一壶茶’的晓天兰花古镇旅游格局,富了一方经济,成就了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梦’。”晓天镇镇长徐德宏介绍。

  改善全域环境

  杭埠河和丰乐河是舒城的母亲河,哺育着100多万龙舒儿女。站在杭埠河岸边极目远眺,河水清澈、缓缓流淌,看着碧水翻波、波光粼粼的水面,如今的碧波荡漾,得益于近年来该县以“河长制”为核心的全流域治理模式。

  河水问题,表现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近年来,舒城县根据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重点,统筹各方资源,以“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湖”为目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全流域治理。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全县共配备45辆密闭式垃圾收集车、3万多只垃圾桶、500余辆电动保洁车、800多辆人力收集车,新增垃圾收集点1万多个。全面推广利用村级集体经济设置公益岗,将专职保洁员与扶贫公益岗、护林员等队伍进行有效整合,化整为零,配备了1650名保洁员,确保村内主次干道及组组通道路清扫干净,路边杂草清理到位,实现“垃圾不落地”。

  2018年,完成三里河城关段、杭北干渠城关段、玉带河城关段、护城河城关段和高沟支渠城关段五处黑臭水体清淤、垃圾收集工作,持续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在11个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投资3750万元,在杭埠河灌区进行农业面源污染项目试点,减少面源污染。对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立牌、建档和整治,确保从源头截断污染源。完成了6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8个县区自主建设中心村建设和1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投资1980万元,全面启动2016年以后脱贫的1.13万贫困户改厕工作。实现“污水不入湖”。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碧水清流润心田——舒城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侧记⊙民俗用好治村有招⊙目送——带着我的爱和祝福⊙独山镇“五抓五促”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有序⊙接待游客169.37万人次⊙急救“节日病号”937人次⊙服务类投诉占投诉总量58.8%⊙老人车内昏迷 交警开道送医⊙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