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

  张魁

六版image001.jpg

  “利己必先利人,求人莫如求己”这是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成为我家一条不成文的家训,这条家训成为我们每个家族成员的做人准则,也让我在漫漫人生路上广结善缘,稳步前行。

  奶奶曾用朴实的话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曾有两个灵魂将要到人间投胎做人,掌管轮回的菩萨征求他俩的意见:“你俩转世想做人人为我的人,还是我为人人的人?”两个灵魂作了不同的选择,结果愿意“人人为我”的灵魂转世为乞丐,挨家乞讨,靠别人施舍度日,愿意“我为人人”的灵魂转世为慈悲为怀的达官贵人,广舍博施,对穷困的乡邻有求必应。奶奶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奉献精神只知索取的人,是不可能有大出息、成大器的。

  爷爷是村里公认的老实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生产队公推他为生产队队长。那时是“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出工就记工分,年终靠工分来分配粮食,所以生产队里出现不少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现象,导致庄稼收成低,大家一块饿肚子。爷爷担任生产队长后,每天天一亮,爷爷就挨家挨户催促上工,然后带着一帮兄弟在田间挥汗如雨,重活累活抢着干,从来不计报酬,在他的带动下,生产队少有耍奸使滑、假公济私的现象,我们生产队庄稼收成年年都比邻队的好。1959年大旱,爷爷带着邻居们用水桶从河湾里挑水救田里秧苗,听爸爸说,在那年稻子扬花的那几天里,为了抗旱,爷爷和队里的几个壮劳力,吃住都在田间,日夜挑水,夜里累极了,几个人背靠背坐在田头打个盹,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他们硬是从严酷的干旱中抢回一点粮食,让全生产队人在那艰苦的年代度过了活命。爷爷的踏实奉献救了乡邻,也救了自己的一家人。

  父亲一直以这条家训为人生准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求人莫如求己”。父亲小学还没毕业,担任本村民办教师,每月的工资是以生产队的工分计算,大概有二十来斤大米,他只有早晚干农活补贴家用。他白天教书,夜晚自学,趁阴雨暴雪天气,步行二十多里山路向有知识的人请教;他常常嘴里含着饭,眼睛盯着书;田间地头休息时,拿出随身带的笔演算几题。他在学校把村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关爱。上学放学时,乡亲们常常看到他背着小点的学生、牵着稍大点的学生走在泥泞的山路上;遇上河水上涨,他就一趟又一趟地背着孩子赤脚渡河,冬天冰冷刺骨的河水竟把双腿冻的红肿、皲裂,父亲的付出换来了学生优秀成绩,得到乡邻们普遍赞誉的口碑,他还多次被评为县乡级优秀教师,最主要的是父亲的踏实勤奋让自己很快地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从敬业中找到了生活的幸福。

  父亲经常用奶奶的话教育我们:“利己必先利人”是要求我们心中常装着别人,讲奉献精神,讲责任意识,做人要养好大气,才能得到福气。“求人莫如求己”就是要求我们要自尊自强、勤学好问、锐意进取,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解决难题,度过人生中的道道关口。

  没有良好的家规,大多都子孙不肖,骄奢淫溢之风会导致家业衰败;贪图享乐之辈,子孙大多慵碌无为;崇尚暴戾之徒,子孙蛮横刁钻,常锒铛入狱;投机取巧的人,子孙一般不务正业;拜金主义盛行的家风,子孙大多是势利小人。教训是惨痛的。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把这条家训奉为至理,做人有多大气,就会有多成功,大胸怀才是成功者的标志,同时放下浮躁,克制懒惰,顺境中努力奔跑,逆境中慢慢煎熬,唯有勤奋,才是收获的前提。这条家训凝聚着祖辈们教育的结晶、人生的感悟,我要像祖辈一样恪守这条家训,并永远铭记、传承下去,让后辈和我一样受益终生。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科普讲座走近环卫工人⊙市二院同时救治两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科学孕育微笑分娩⊙新年吃出好彩头⊙父亲给我的那片阳光⊙家风故事⊙大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