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鼓舞了万千新时代的奋斗者。
站在岁首,回望时光,望着流水似的光阴,才突然觉得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伴随那激动人心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接受着第一缕阳光的照耀,我们开启了新的航程。告别2018,迎接2019,我们整理行囊,重新启航;回首2018,展望2019,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与时代脉搏同频:
我的扶贫这一年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驻村工作的21个月,近650个的日夜里,以村为家,在这个喧闹又寂静的山野,有快乐,有艰辛。一年来,看到贫困群众一张张展开的笑脸,我欣慰;看到一只只扶贫猪仔茁壮成长,我高兴;看见横畈村一幕幕崭新的变化,我感恩,感恩2018年,感恩过去每一天的努力。
我所在的横畈村作为全县重点贫困之一,也是南溪镇最为偏远的行政村;2018年全村共脱贫22户,38人,贫困发生率首次降至1.49%,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26.73万元,顺利实现了年度“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并首次为全村2700余人进行了集体分红。作为青年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是艰辛的,更是充实的。一年来,扶贫工作队三人,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主动担当。先后协助向“娘家”单位金寨县水利局争取专项水利扶贫资金183.35万元,新修当家塘7口,渠道6条,拦水堰1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延伸1.5千米,解决100余人安全饮用水问题,有效地巩固提升了横畈村水利设施薄弱的面貌。新修湖堂、三湾、曾家湾、东湾水泥路,4条水泥路合计1.5公里,解决了400余人出行问题。依然记得干净的自来水流出时,记得宽阔的水泥路通车时,村民自发地放爆竹,仿若过年一样,响彻横畈山野,那一刻,我感恩,感恩新时代赋予我的责任与使命。
驻村工作,如何立足岗位,充分展示横畈村发展的面貌,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村里发展贡献力量,始终是我思考的焦点。作为工程类专业人员,在2018年,我积极主动发挥工程专业优势,在我村水利建设、危房改造、道路工程等项目实施中,协助村两委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在扶贫项目规划、建设、管理中,积极出谋划策,确保扶贫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到位。2018年我村争取投资259万元,新建村级集体养猪场一处,该项目为全县挂名扶贫重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我与工作队一起,齐心协力,几乎每天轮班在工地现场,尤其工作队长,更是主动担当夜间施工监管责任,多少个日夜,多少个周末,大家抢抓工期,确保质量,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项目建成那天,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头,望着建成的猪舍,犹如看着“孩子”那般,倍感亲切与温暖。
记得那一次帮销,驱车200公里,送货上门;记得那一次夜里,送贫困户去医院急救,工作队三人轮流抬着担架;记得那一次雪天,入户走访,查看五保老人防寒保暖;记得那一次大雨,汛期转移危险群众确保安危。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群众的质朴与可爱;唯有投入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我与工作队一起,利用早晚农闲时间,逐户走访,深入群众,互拉家常,相互交心。我村2018年脱贫户,户均走访百余次,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逐一研究精准施策。2018年仅我个人捐款、捐物近万元,帮助贫困户销售蜂蜜、猪肉、山羊等农副产品数十万元。一年来,我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扶贫任务,我个人及扶贫工作队也先后获得“先进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横畈村更是成功开展了无邪教示范村、健康创建示范村、卫生创建示范村等创建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在风雨路上前行,“一户不脱贫,一户不撤岗”的口号始终高旋在大别山野。新的一年来临,我愈发地体会到,扶贫工作需要“攻山头、啃骨头”的精神,需要“想办法、出点子,找主意”的态度。仍有人正在脱贫的路上,他们需要我们;村级建设还在发展的途中,需要我们;横畈村乃至千千万万一线基层,仍然需要我们。
风雨路上,不忘初心,对于2019年,我想用我的座右铭去认真对待:“以谦卑心,做平常事”。
相约梦想 不负时光
宋金婷
暖阳明媚,春风拂面,仿佛一夜之间,春的脚步就近了。又是一年岁首,每年这个时候,总会感叹时光的易逝,岁月的匆匆,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我该拿什么来迎接你?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望了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指出“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高度肯定了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面对2019,总书记强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铿锵有力的话语,点燃亿万人民奋发向前的激情,让所有为梦想奋斗的人们倍感温暖。
是啊,有梦想,不孤单。人类对梦想的追寻从未停息,钟情于做梦,执着于追梦,探索生命的奥秘,是古往今来人们永恒的命题。每个人的梦想如浩瀚夜空里的一颗明星,片片星辰聚合成了宇宙中璀璨的银河,也便折射成整个时代的梦想,推动社会的前进发展。过去一年,也许你曾经孤身前行,也许你曾经独自奋战,而在守护梦想的路上,总有人陪伴你,一同求索梦想的意义。
小时候,总有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每到这时,我就会很迷茫,梦想成为科学家、老师、医生……梦是实现了挺好,没有实现也没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站在岁首,回望时光,望着流水似的光阴,突然感觉心慌,也不是怕年华老去,只是觉得年轻不再,仿佛一觉醒来,年少的我们已消失在身后,父母的两鬓就已经斑白,一不小心,我们就把岁月弄丢了。工作、升职、加薪……年少意气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很重要,可是等长大了才发现,原来我们记住的,偏偏是那些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幸福,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逝去的时光却又到哪里寻回呢?
有人戏说,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是啊,如果没有梦想,只能浑浑噩噩地度日。那么梦想到底是什么?是“勿忘初心”的那份纯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如果人生路上积极努力,那么,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我想,梦想不管大小,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是一种你对未来的期许,能让你感受到幸福满满的信仰。人,总要有一个梦想,不管大小,拥有就好,脚踏实地地奋斗,终有实现它的那一刻。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梦想不会发光,发光的是那个追梦的你。
愿你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平凡之路上,有一颗坚定的心;
愿你我跨过荆棘旅途,终见春暖花开;
愿你我珍惜每一份情缘,一路走来,温暖不断;
愿你我在新的一年,勇敢为梦想用力奔跑,不负光阴,不负卿。
“奶奶”般的心:
旧年已换 新岁馨愿
进入腊月,流感肆虐,班里的孩子陆陆续续地请假,身体素质一向较弱的我,同他们朝夕相处之下自然没能幸免于难,也“光荣”地感冒了。一个多星期以来,鼻塞、咳嗽、头疼一起来“问候”,顶着昏沉沉的脑袋同接送孩子的家长交代:最近流感严重,注意防范!要让孩子多喝水,多泡脚!说完深深地觉得自己唠叨的像个奶奶。
周末回去,表哥见我说话声音嗡嗡,就同我说,你上班应该戴口罩。说完想了想又说,哦,对了,你上班没法戴,要上课的。我深以为然,只得表态,感冒是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一步,我就这么受着了,边说边抽了两张纸擦了擦红通通的鼻子。表哥乐了,然后感慨了一句:老师真不是好当的!
老师自然不是好当的,小学老师尤甚。考虑到上班路途远的问题,2017年从中学跑到小学,成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开学前两个礼拜是哭着上班的。未接触小学生之前,只看到他们的可爱活泼,成为他们的老师之后对着眼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场景,听着自己嘶哑的声音,只能感叹自己当初太天真!
而2018年却是令人欣喜的,孩子们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他们加入了少先队,系上了红领巾,慢慢地知道了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甚至能帮我分担班级事务了。早读课,我还没进教室,班里的孩子已经在领读生的带领下读起了书,书声琅琅,童稚的声音里带着乖巧,含着阳光,就那么直愣愣冲进我的心里,满是欣慰。
让孩子去替我交期末总结,说了交到哪里又担心他找不到打算自己去,他却仰着小脸急急地跟我说:老师,我可以看门上牌子的字,我能找到。过不一会儿,他回到办公室报告:老师,我找到地方了,把东西送过去了!洋洋得意的小脸带着几分骄傲,我不禁笑了:真是个细心又能干的孩子!他得了称赞,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跑了。
每周去班级信箱取《成长周刊》并且发给小记者的孩子、放学带着同学们排队的孩子、提醒我没布置作业的孩子……这些一年级时懵懵懂懂、需要我事事操心、事事亲为的孩子们在这一年里如同春天受足了阳光雨露的小树般迅速地长大,成了我的助手、学习的榜样。
老师是好当的吗?自然不是,大多数人都说家里一个孩子都如何如何操心,那么带着几十个孩子的老师自然不会轻松。可是事事都有两面性,除了老师,又有什么职业让你在面对孩子的进步时有如此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呢?而且在孩子,尤其是这些年龄是个位数的小孩子身上,你又真切地感受到了单纯与天真是什么,赤子之心又是多么的可爱。
旧年已过,新年来临,孩子们无疑是欣喜的。而于我来说,人到中年,对于年已经不是那么热切盼望,只希望来年的孩子们继续进步,变得更加优秀,如此方不负老师这颗“奶奶”般的心!
妙不可言的“社工缘”:
牢记社工心 建功新时代
时光荏苒,2014年,在六安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六安市第一家社工组织六安启明成立。转眼已经步入2019年2月,经过努力拼搏,启明完成了省级品牌项目有“江淮社工行动”和“共享阳光”、“三区计划”、“成长相伴”等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我从最初的一线社工,已经成长为社工机构的总干事。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怀着一腔热忱,在社工行业起步发展的浪潮里,我承接过多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服务当地困难老年人群体。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群体和服务对象。依然记得,有一位90多岁的高龄独居老人,身边无人照料,也不愿入住养老院,万一在家出了事情都没法发现。社工前去探访数十次,老人转眼就忘了,经常敲不开门,但在坚持不懈的探访过程中,用每一次的耐心关爱取得了老人的信任,最终协助其家人将老人送入养老院中。还有一个低保老人,原本是不愿出门的,通过一段时间服务,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老人很开心,然而项目结束后,由于项目变动,离开了这个社区,当社工再次回到这个社区时才了解到,老人已经去世,去世前还在念叨着社工和志愿者。
像这样陷入困境、需要社会关怀的服务对象还有很多,做社工的时间越长,一方面为得到服务对象的理解和信任,能切实提供一些帮助,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另一方面总觉得世界之大,我们的力量又太过弱小,服务人数有限,无法帮助到更多的人。
2018年底,“三社联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打开了新局面。民政部发文中提到“三社联动”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所谓“三社联动”,就是“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强调充分发挥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会组织的服务载体作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支撑作用,重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通过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广泛汇集政府、社会、居民各方资源,通过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更好回应社区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实质化服务需求。同时,以项目制的资助方式,在政府的支持下,聚合社会、市场对社区投入的资源,引导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更好地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稳定社会,减轻政府负担。在政策引导下,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力量,帮助社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有志之士、热心人士加入到公益的队伍中,把社会上、社区里点点滴滴的热心汇聚成一股力量,温暖社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做项目的这几年,我深感做社工的艰辛和不易,从行业发展来看,六安市社工机构数量较少,由于财政资金困难,政府的扶持力度也较为薄弱,因此导致项目短期无延续性、社工人才紧缺等问题,从专业发展来看,社工人才的培养、管理水平的提升、项目模式的凝练等是机构内部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发展道路必须要突破之处。
2019年,既是转折机遇,亦是挑战,我们要求做到对服务对象要关心、耐心、细心,对项目要有创新,对政策法规要时常更新,对社工伦理要处处留心、对社工价值观要时刻铭记于心。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远,走得长久,才能不断践行十九大精神,为社会治理注入温暖能量,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