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静






自2016年起,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意味着有的女性在生育上将花费更长的时间。有调查显示,生育二孩使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或受影响或需暂别,也对用人单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种关系变化的调适则需要个人、家庭、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女性职场困境多
生,还是不生?这让很多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职场妈妈”们很是纠结。她们一边希望孩子有兄弟姐妹共同成长,一边需要对目前的工作作出调整。曾在上海一家私企工作的吴雯,得知自己怀了二胎后,为了保证工作量,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可结果却让其郁闷。原先由她负责的一个项目,因上级担心其孕期影响进展而调给了其他同事。“表面是公司关心我,给了更多休养时间,可我看到的却是项目没了、奖金也没了。好像是你在‘做选择’,实际上你只能‘被选择’。”吴雯气愤地递交了辞职信回到六安。
还有更多的“二胎妈妈”们在职场坚持。“养娃的成本太高了。”有两个孩子的申田坦言,她家大宝7岁刚入读一年级,还报了绘画班、钢琴班,一年需花费两万多元,而二宝刚一周多,在奶粉、尿不湿上的花费也很大。“二宝产假后重返公司,我原先的岗位被替代,现在岗位的工资不太理想。”申田觉得,30多岁的年龄如果重新找一份工作会更加困难。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不仅仅有着“生不生”的问题,还有着“如何养”的问题。养孩子的成本,使得“职场妈妈”们很难走出职场。很多受访的全职妈妈重回职场的原因中,多是经济压力,可重回职场后,她们最看重的却不是薪资待遇。智联招聘《2018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职场妈妈”对于选择公司的考虑因素中,40.3%的人最看重“上下班方便”,想要兼顾家庭和工作。“最关键看工作时间,有双休、不加班就行。”吴雯表示,在家做全职妈妈一年后,她觉得重找工作远比想象的困难多,而晋升发展的空间也变得更小。
一方面抚养两个孩子,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一方面又要增加家庭收入,就必须重回职场。“工作发展和两个孩子,这是个很大的职场困境。”不少受访的职场女性都表示,生养第二个孩子的影响,排除家境环境比较好的,更多是关乎家庭经济而非个人事业。
用人单位也有无奈
女员工生育两胎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将会持续长达四年之久,势必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内部管理及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负担。“有可能尽量选择少招有二胎计划的女性求职者。”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说道。
“二孩”政策放开后,已婚育女性也不再是职场的“香饽饽”,求职时或多或少遇到“隐形门槛”。而在职场打拼几年有所成长的在职女性也面临着困境——生二胎要“牺牲”一两年的打拼时间,这不仅影响升迁,原岗位还有可能被“替代”。
对于部分职场女性遭遇“生二胎”困境的现象,一些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表示,女员工生育并非需要几个月产假时间那么简单,她们在怀孕后的近两年时间内,都会因为产检、给孩子注射疫苗等原因请假。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很多女性重新面临产假、哺乳假等问题,企业必须考虑到这个可能性,防止雇佣成本增高。”一家文化广告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林女士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符合计生政策的企业女性员工生第一胎时,可享受约半年的产假,而符合条件的女性员工生二胎时又将享受产假,期间的五险一金得照买,而公司每月还要投入至少3000元另招员工,这就意味着一名女性员工的两次生育期将让公司多出好几万元的支出。
“全面二孩”之后,给用人单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生育女性产假期间的工作替代问题。过去职场女性生育一个孩子,休一次产假;而她们生两个孩子,要休两次产假。更为关键的,从一个孩子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成倍地增加,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工作质量。而女性员工如若集中怀孕,更会大大影响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运转。
多方调适寻平衡
左手工作,右手尿布,当下越来越多的“职场妈妈”们努力追求着家庭事业平衡。
“从一些新闻报道和实际案例中,我们看到育龄女性在职场遭遇‘二胎’被歧视、边缘化现象。”殷翔宇律师认为,育龄女员工生育二孩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保护,而作为新时代的职场女性,要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职场中遭遇困境时,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也可以诉诸法律维权。
“用人单位有责任和义务从制度上加强对二胎女员工的关爱与保护。”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要让“全面二孩”政策、产假等利好政策制度落实到处,切实保护女员工的职业权益,还需加强宣传,增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对女性员工的整体状况提早做个分析调查,提前做好相应准备,避免影响岗位正常运转,增加企业自身负担。
针对女性在生育后重返职场会面临与单位和同事脱节、工作节奏跟不上等很多挑战,有专家认为,这需要自身的不断调节。同时,专家指出,随着生活条件和质量提高,女性进出职场应该更弹性和人性,女性员工是否生育二孩,有了二孩后的职场发展,应该更多从孩子成长的需要以及个人身心的需要着眼,不应仅局限于“薪情”。
此外,采访中,一些“职场妈妈”们呼吁,相关部门应该拿出具体关爱措施,如针对用人单位面对女员工因二胎产生的空岗期增加企业负担的实际,出台相应的奖补措施,对用人单位予以一定的“减负”,这将有利于解决二胎妈妈就业、职业发展问题,同时也将缓解企业的实际困难。
《2018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六成全职妈妈想重回职场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指出,职场妈妈选择工作,最看重“上下班方便”。比起“薪酬待遇”,更会考虑“工作强度”的因素,希望能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此外,有六成全职妈妈想重回职场,因为能分担家庭经济压力,也害怕脱离社会。
职场妈妈忠诚度高 选工作看重“上下班方便”
对于职场妈妈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算好工作?超过四成的受访者最看重“上下班方便”这一选项。报告指出,这说明在兼顾家庭和工作的时候,上下班方便省时,是职场妈妈最重视的一个因素。薪酬福利和公司发展前景也是职场妈妈比较看重的。毕竟有了养家和育儿的压力,对收入也有一定追求。不过,比起“薪酬待遇”,职场妈妈更看重的考虑因素是“工作强度”。报告表示,这从侧面反映出,职场妈妈追求家庭事业平衡的心态,工作强度适当才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薪酬待遇合理也能分担家庭经济压力。
选定工作后,职场妈妈的忠诚度也相对较高。调查发现,职场妈妈在本行业和本公司的工作年限明显长于普通职场女性。从供职年限上看,在工作3年及以上的区间占比中,职场妈妈明显高于普通职场女性。这一方面与工龄和年龄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职场妈妈的工作稳定性和忠诚度较高。职场妈妈们更倾向于在一个领域中稳扎稳打,持续积累,这也有助于她们在所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从而获得更丰厚的报酬,体现个人价值。
薪资和职级高于一般女性 但认为自己转型难、晋升难
职场妈妈的竞争力怎么样?根据调查,职场妈妈最多集中在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典型岗位中。与未生育的职场女性比,职场妈妈的薪资和级别相对较高。专家表示,这主要与职场妈妈的年龄和工龄有关,工龄更长,工作经验更丰富。因此,收入水平也要高于普通职场女性。
相对来说,由于需要看护小孩,投入更多精力在家庭中,职场女性在晋升时通常会受到一定影响。调研数据显示,职场妈妈工作后第一次升职所花的时间长于整体职场女性。而对于下次升职时间的预期,六成职场妈妈普遍表示心里没底。“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照顾家庭分散精力”,这两个原因让职场妈妈的自信心下降。她们普遍认为,需要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升职。而职场女性大多数人认为“1年”及“不到1年”就能升职,自信心比较强。此外,还有部分职场妈妈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晋升,公司高管中大部分是男性。
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难平衡”“转型难、晋升难“的挑战,多数职场妈妈认为“职业能力提升”是最重要的解决办法,希望能通过学习提升个人能力,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职场妈妈对家庭收入贡献大 六成全职妈妈想重回职场
在对未来三年的职业规划中,超过一半的职场妈妈认为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获得个人价值的增值”,还有近四成选择了“可以独当一面,接受更多工作挑战”。这说明,职场妈妈对于职业发展依然有自己的目标。
有事业心的不仅是职场妈妈,还包括全职妈妈。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全职妈妈希望重新走入职场。“经济压力”“不希望与社会脱节”和“实现自我价值”,都是她们想要重新工作的原因。报告分析,这是由于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她们也期待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更大程度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不再满足于将人生局限在家庭中。而对于有娃的女性来讲,她们不仅要为家庭奉献精力,还要负担着贡献经济收入的压力。
调查显示,在家庭收入占比方面,30%到50%区间,职场妈妈的比例明显高于职场女性。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职场妈妈的家庭收入贡献超过50%,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有了收入后,超过七成职场妈妈将大部分钱用于“孩子抚养”,还有一部分用于房贷或车贷。(徐岑)
科学孕育,我们一起努力!
本报记者 宋金婷
每周的周二上午八点,六安市妇幼保健院孕校的彭春燕、张琴医生都会按时为各位孕妈妈们提供糖耐量试验服务,同时免费为宝妈宝爸们讲授妊娠期代谢性疾病防治问题。
1月22日周二的课堂上,有两位妈妈通过糖耐量试验、四维B超检查、骨密度检测及营养评估等综合产检后,预约了1月29日周二上午的孕产运动课,孕校的医师们手把手地指导帮助胎宝宝胎头入盆的方法,以达到成功实现自然分娩的目标。
想了解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问题对胎儿和母亲有哪些严重危害?孕妈妈们孕期产后如何均衡营养控制体重,达到长胎不长肉的良好效果?都可以去孕校免费学习。做过糖耐量试验后,彭主任做精彩的育儿讲座,还专门为参加学习的准妈妈们奉上科学胎教之中最受妈妈宝宝们喜爱的音乐胎教,让妈妈们愉悦心情、宝宝们益智发育!
据悉,从2018年3月份开始,为了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这个大健康目标,该院专门在孕校为来产检的妈妈们开展糖耐量试验半日门诊,讲解糖耐量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及出生缺陷的防控措施,同时各科室主任护士为大家提供孕产育儿保健知识实操课程、手工音乐胎教等互动环节,最受欢迎的是孕产期瑜伽运动课程……
每年的9月12日是我国的“预防出生缺陷日”。出生缺陷是指宝宝出生前已经存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几年内可以发现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畸形、神经管畸形、无脑畸形、脊柱裂,等等。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之一,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每年出生的有缺陷新生儿大约100万,也就是说,差不多每30秒就会有一个缺陷儿出生。
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例如孕妈吸烟、酗酒、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孕期使用了不合适的药物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怎样对出生缺陷进行预防呢?彭春燕医师概括地介绍,在备孕时和怀孕期间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备孕时的孕前检查是一定要做的,全面的检查能够帮助自己了解身体状况,听从医生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缺叶酸容易导致宝宝出现神经管畸形,从备孕期就要开始补充叶酸,一般建议是从孕前3个月开始,至少持续到怀孕后3个月。至于戒烟戒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准妈准爸要一起做到。怀孕后的产检,一定要按时进行,产检中的B超检查,特别是孕妈们经常听说的“大排畸”、“小排畸”,能很大程度上筛查出一些出生缺陷,减少风险。
每个缺陷儿的出生都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甚至摧毁一个家庭应有的幸福。现如今随着产前诊断的不断发展和基因检测水平的提升,把好产检关,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