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和孙志东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回家的他原本计划今年春节休假,但考虑到班里骨干少,他最终还是主动放弃了休假的名额,把名额让给了更需要的战友。孙志东说,在他心里部队早已经是他的家了。自己心中对父母和妻儿也有很多的歉疚与不舍,但由于岗位职责和军人的使命,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和老人能过上祥和的春节,他必须坚守。孙志东说:“我是一名军人,我自豪!”
军嫂说:他在哪,家就在哪
采访中,记者被一声孩子的啼哭声吸引住,一问才得知,原来是该队老兵张家馨的爱人宇晴带着七个多月大的儿子,来到军营陪不能回家的丈夫过年。
对于这个新手妈妈来说,独自带娃长途跋涉的探亲之路,远比她想象中艰难得多。在熙熙攘攘的春运人流里,她拖着行李、抱着孩子,从辽宁鞍山下面的一个县城出发,乘汽车、上火车、再坐汽车,辗转两天多时间,近两千公里,才来到丈夫坚守了12年的这片土地。一路上,由于带着孩子,为了在拥挤的车厢里尽量不上厕所,她只能少喝水。因坐的太久,导致嗓子发炎、肚子发涨、腿脚浮肿……
“今年是孩子出生的第一个年,我的爱人为祖国守岁,不能回家跟我们团聚,我就带着孩子去部队陪他。他坚守的地方就是家。见到他的那一刻,所有委屈都化成了两行热泪。”宇晴跟记者感慨地说道:“从家庭角度出发,我希望一家人天天都能在一起,但作为军人的妻子,我更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心甘情愿,就不会觉得苦。为了让他安心工作,我付出再多也值得!”
“这次爱人来到部队,就想多看看、多陪陪她和孩子,替她分担些带孩子的辛苦,帮孩子洗洗小衣服。但无论怎样都弥补不了家属独自一人在家的辛苦。”说这话的时候,张家馨看着正在逗孩子玩乐的妻子,这位东北硬汉眼睛有些湿润了,他动情地说:“年过完,初三他们就要回老家了。掰着指头盼团圆,再数着指头算离别。相聚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所以我们都特别珍惜……”
不说有多少悲欢,不说有多少艰辛,闪烁的军功章挂在军人的胸前,慰藉在军嫂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