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县大湾村——特色产业上台阶 田园处处是美景
(上接一版)
“咱可向总书记拍过胸脯,‘不能全靠国家,也要自己努力,早日脱贫!’”陈泽平指着客厅正中摆放的脱贫光荣证,高兴得搂不住话匣。一旁,帮扶干部、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笑着揭他老底,“他呀,心里有小算盘!”
原来,县里出台政策:凡贫困户当年销售农特产品达3000元以上的,奖补1000元钱,每多销售1000元,再奖补500元,奖补3000元封顶。何家枝介绍,扶贫靠产业,但不能党和政府“一头热”——
一方面目标任务分解,每名帮扶干部每年要帮着贫困户至少完成2000元农产品销售;一方面上门宣讲做动员,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看陈泽平后来居上,陈泽申又坐不住了。2018年初,金寨县农委在大湾村茶厂搞六安瓜片制作“师带徒”培训,陈泽申主动报名参加,扳片、炒生锅、拉老火,练就一手炒茶技术。“炒茶每小时15块钱,旺季时俺每天能干9个小时!”
2016年脱贫18户63人;2017年脱贫31户105人;2018年脱贫86户2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实现贫困村出列目标……两年多来,大湾村一年一个小目标,一年上一新台阶。
干部帮扶到家,宣讲引导到位,“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励着大湾村人迈向小康不停步。
改陋习 树新风
“将来村里发展了,还能少了咱的?”
2018年国庆长假,来大湾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陈泽申支起小摊卖苦菜、笋干、茶叶等农特产品,没想到短短7天就卖了5000多元钱。
在陈泽申的新居不远处,一幢幢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土坯房被整体保留,修旧如旧,开发旅游。陈泽申偶尔还会客串给旅游团讲解,讲讲这里的红色历史,说说总书记小院座谈的情景。
过去满身酒气,如今干净利落。“游客来了,谁愿意跟醉汉说话?”陈泽平不要人说,主动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
陈泽平的小变化,反映了乡风文明的大转变。“推动全村搞乡村旅游,面上是抓规划建设,但乡风面貌不改变,游客哪会来?”在王玉宝看来,帮扶任务分解,目标责任落实,要由点及面、由表及里。
在村里的“振风超市”,每月底,村民可以凭当月劳动增收、卫生评比和文明家庭评选中的各类积分,到小店兑换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用品。王玉宝说:“举措虽小,但背后提振乡风的用心不小。”
2018年9月,市、县领导到大湾村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打算在大湾村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等,牵住乡村旅游的牛鼻子,让脱贫攻坚无缝衔接乡村振兴。
干部引路谋长远,群众致富添信心。前不久,在大湾村大湾组新房安置点不远处的空地,一片规划110多间客房的民宿群开工建设。不巧的是,陈泽平上一年刚在这片地里种上黄精,可他二话没说就拔个干净,积极响应集体规划。
“将来村里发展了,还能少了咱的?”陈泽平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