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头鱼“瘦身”记

  新华社记者 郭强 沈洋

  春节临近,江西永修县柘林湖的一汪小水湾,四千多斤胖头鱼被装上专业运输车,送往人们的节日餐桌。

  胖头鱼因头大肥美而得名,是四大家鱼之一。但记者看到,与市场上常见的不一样,这里的胖头鱼却普遍偏瘦,颜色更黑,肚子更小,鱼鳍清晰可见。

  “这些是瘦过身的胖头鱼,业内叫它‘瘦身鱼’。”站在一旁的柘林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培林笑着告诉记者。

  “鱼还要瘦身?”见记者不解,杨培林继续解释,过去养鱼怎么肥怎么来,但大量投放饲料养出来的鱼口感不好,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在,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瘦身鱼”肉质鲜嫩、口感细滑,自然更受欢迎。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瘦身鱼”被养在一些活水船和网箱内。“鱼儿‘瘦身’的秘诀就在于水质好、吃得少。”杨培林说,柘林湖水质优良、浮游生物少,养殖不允许投放饲料,再加上集中在网箱内,鱼儿吃得少就会瘦下来。

  除湖中直接养的外,杨培林也会从外面收购一些鱼投放到这里进行“瘦身”。根据大小不同,“瘦身”过程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技术”含量不低。最初,因瘦不到位,几千斤几千斤地退回来;瘦得过度,运输中整车整车死亡。

  杨培林说,经过摸索已基本掌握了“瘦身鱼”养殖技术,眼下急需解决的是如何扩大规模。他们的“瘦身鱼”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餐馆销售火爆,公司每年上百万斤的产量供不应求。一年前,一家知名电商平台有意销售他们的“瘦身鱼”,因为产量跟不上,他不得不婉拒。

  记者了解到,通过“瘦身”,这些鱼体重降低20%到30%,价格却翻了一番。“过去,我们卖六七块钱一斤,现在卖到十四五块钱一斤。”杨培林说。

  在论重量销售的时代,农民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必然要在“增肥”上下功夫。而在质量销售时代,品质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和“瘦身鱼”一样,在“中国乌鸡之乡”江西泰和县,林下散养的乌鸡虽然出肉率低,但肉质紧实、口感鲜嫩,一只卖到249元仍大受欢迎;在“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江西万年县,过去靠“抓阄”才能分到户的山区“冷浆田”如今也成了“香饽饽”,其产量虽低,但种出来的大米却卖到25元至50元/斤。

  在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付辉云看来,农产品从“增肥”到“瘦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这也是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方向。

 

 选择年月
<2019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开创人社工作新局面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2018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述⊙“春风行动”送岗进村⊙胖头鱼“瘦身”记⊙北京推出新一轮 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提供暖心服务 医患共迎新春⊙让出游这厢有“礼”⊙安徽: 5.2万余名林长守护绿水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