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齐参与 扶贫添动力——我市全面推进“四联四帮”工程综述
陆祖轩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应当发挥农村党员的主体作用,要让农村党员与贫困户普遍开展联系帮扶,通过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汇聚全市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2017年4月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调研脱贫攻坚时,作出了农村党员服务脱贫攻坚“四联四帮”的重要指示。
“四联四帮”工程找准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解决了我市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促进农村党员服务群众、发挥作用、展现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汇聚了全面脱贫的不竭动力。两年来,全市1814个村6.7万名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与5.9万户贫困户“结了穷亲”,帮助1.8万户贫困户“拔了穷根”。
“四联四帮”工程唤醒了农村党员的“炙热初心”
“以前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给困难群众捐点钱、给点物就行了,区里实施联帮工程后,使各个类型党员都找到了用武之地,我在资助贫困户的同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近年来帮助24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内心还是很自豪的。”裕安区江家店镇明诚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金宏说。
我市在实施“四联四帮”过程中,各地村级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结对座谈会,引导农村党员自主选择联帮对象、主动认领帮扶任务,广大农村党员在为群众办实事中找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存在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找回了一名党员的价值,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弱化、宗旨意识淡化、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一些地方对帮带效果明显的党员,还通过戴红花、张贴光荣榜、乡村干部送荣誉上门等农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彰和宣传,使党员荣誉感和自豪感倍增。
“四联四帮”重拾了贫困群众的“激情岁月”
最近金寨县张冲乡白莲村贫困户钱刚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因为妻子患重病、家里无收入来源,钱刚总想靠政府救济过日子。党员陈华明隔三差五上门做思想工作,使他转变了思想观念,不仅养起了土鸡、黑毛猪,还当上了村里护林员,整天忙里忙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在实施“四联四帮”工程过程中,坚持引导农村党员主动融入群众、引领带动群众,特别是组织农村有威望的乡贤党员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通过谈心交心、思想沟通、政策宣讲,让很多贫困群众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党员的热心,解决了贫困户脱贫信心不坚定、精神贫困问题,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有效转变了一些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扶贫送小康”的思想,达到了“让观望者奋起,让畏惧者前行”的效果。
“四联四帮”汇聚了农村社会的“蓬勃力量”
胡家挚在金寨县古碑镇宋河村是个能人。他创办了冒顶山茭白种植合作社,流转193亩土地发展茭白种植基地,带动2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经营,40多户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增收。
“四联四帮”工程实施后,像胡家挚这样的能人不在少数,很多农村党员积极作为、率先垂范,带动了农村能人大户、农民企业家、乡村教师和医生等农村各类优秀人才,主动结对帮扶身边的贫困户,进一步壮大了帮扶队伍,村党组织将这些原本分散的帮扶力量组织起来,统筹调度使用,精准用力,大大提升了帮扶效果。据统计,两年来全市共带动2.16万名从事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农村优秀人才,结对帮扶3.22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产、供、销“一条龙”帮扶,帮助解决种苗供应、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等难题,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
“四联四帮”密切了党员群众的“鱼水深情”
“真是非常感谢我们村里的赵孔志同志,他每次从外面回来都给我带一些东西,我这年纪大了腿脚不行,可帮了我大忙了。”年近80岁的金寨县桃岭乡东冲村贫困户赵遵运激动地说。赵孔志是东冲村的党员,与贫困户赵遵运结成了帮扶对子,每次赵孔志从县里或乡里回来时,总是顺路给赵遵运带大米、化肥或其它日常用品,赵遵运逢人便说,做一件好事容易,经常做好事难,身边的党员真贴心。
“四联四帮”工程始终坚持就近就亲、量力而行,不下硬指标、不定硬任务,积极倡导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有多少资源出多少力,小到换灯泡、换水管、扫地、帮干农活,大到解决就业、解决资金、代销农产品、修路建房,让党员“动作自选”,取得了农村党员乐意接受、贫困群众欢迎支持的良好效果。很多农村党员同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为群众办一件件小事中,真正与贫困群众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力促脱贫的浓厚氛围。部分贫困村还建立了农民微信群,群众有困难在群里说一声,党员或其他群众尽己所能开展帮助,实现党员群众热线联系、时时帮助。
“四联四帮”巩固了基层组织的“核心地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组织带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和谐美丽乡村等重要职责。通过实施“四联四帮”工程,一批有能力的党员和能人大户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产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一些县区乡镇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依托产业基地、专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劳务基地、党员能人大户,组建产业联合体党支部,通过“支部+基地+贫困户”“党员+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形成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一批积极参与联帮活动且帮扶成效突出的能人大户,被村党组织纳入党员发展对象,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对群众吸引力,基层党组织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