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寿
我小的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节。记得当时家里生活很拮据,全家四口人仅靠父亲教书的那点微薄薪水来支撑,常常是入不敷出,吃饭穿衣都要反复掂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为了我和妹妹能吃得好一点,母亲自己节衣缩食,硬是从牙缝里省下一点,给我和妹妹买些有营养的食物。
那时候,十天半月难得沾上油星儿,吃鸡、吃鱼简直成了一种奢望,偶尔赶上吃一回,就像是过年一般,全家人都很高兴。可是不久,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一次,父亲从市场上买回了几条鲜鱼——是吃鱼!妹妹和我欢喜地看着鱼,不住地咽着口水。吃鱼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鱼头夹进自己的碗里,而把鱼肚、鱼身夹给我们吃。我感到不解,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吃鱼头呢?”母亲笑着对我说:“鱼头有味道,妈妈喜欢吃呀。”然而,有一次我好奇地夹了一个鱼头,但觉得并不好吃。
为了多挣一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母亲曾糊过火柴盒,在烟厂、服装厂做过临时工,没日没夜地累,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大姨来看她时,顺便送来了两只鸡,给母亲补养身体。然而,鸡炖好后,母亲只是喝了点汤,夹了一个鸡头放在碗里,慢慢地吃,我忍不住又一次问母亲,为什么只吃鸡头?母亲依然笑呵呵地说:“傻孩子,你不懂,吃了鸡头有人求嘛!不信问你爸爸。”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年幼的我似乎把她这一特别嗜好默默记在心里。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舅舅还有乡下表叔。
母亲为了赶中班,便提前做好了饭菜,红烧鱼、白斩鸡,这顿饭吃得可真香!坐在饭桌前,我对妹妹说:“妈妈最喜欢吃鸡头和鱼头,我们把鱼头和鸡头留给她,妈妈看见一定会很高兴的!”
那天晚上,母亲下班后,我们把挑拣好的鸡头和鱼头端给了她,并告诉母亲,这是我们特意为她留的。不知为什么,母亲的脸上浮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是喜,是忧?她紧紧地抱住我,深深地亲了一下愣住的我……
母亲的“嗜好”诠释着对儿女们深沉的爱,尽管那时我们并不明晰母爱的内涵,朦胧中却收获了一段人生最美丽的珍藏。我知道,母亲宝石般的美德,教儿女将如何学会艰难下的承受和隐忍、给予和奉献,从而让我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