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厚 本报记者 谢菊莲
2016年,她带领300余名留守妇女开辟了一条就业门路,2018年,她被评为“姚李好人”。她的先进事迹被收入该镇新创办的“姚李名人馆”。她就是叶集区姚李镇工业园区炫风制衣厂年轻女厂长刘西琴。
刘西琴出生在金寨县白塔畈镇偏僻的山沟里。由于家庭贫困,16岁她就和亲友们一起到上海一家纺织厂打工。虽然年龄小、文化水平低,但她心灵手巧,干起活来一丝不苟,对车间里的各种机器操作流程轻车熟路。几年间刘西琴就被提升为车间主任助手,还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2006年,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刘西琴回到久别的家乡,与姚李镇小伙高大伟相恋并走上婚姻的红毯。两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决定在家乡创业,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双方父母的支持。刘西琴在镇区平行道租赁两间民房,准备加工一次性医疗手术服及作业防护服。她购置十几台机器,在本地招收十来个熟练工,承接了一批国外一次性医疗手术服和防护服来料加工业务。就这样,家庭作坊式制衣厂办起来了。
家庭作坊式的办厂模式,并不是刘西琴的心思,志向满怀的她昼思夜想,希望建一个规模化厂房。在亲友们的资助下,又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从2013年开始,在该镇工业园区黄金地段,总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了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厂房,并于2014年正式投入生产。截至目前,该厂总产值为千万元以上,年创利税110万元,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目前已招收周边留守妇女300余人。2013年至2014年之间,刘西琴在白塔畈镇境内兴办了一个容纳50人的分厂,以此来补充总厂业务量的需求。
厂里有几百名留守妇女,为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在该镇妇联的关心与支持下,2015年7月,镇里在该厂正式挂牌成立“炫风妇女联合会”。厂里员工的子女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镇关工委2015年8月在该厂率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与措施,让那些员工与孩子们都能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据了解,2015年10月,该厂有4位留守儿童被县关工委评为“全县十佳留守儿童”,社会的关爱,使广大员工们倍感温暖。
在此期间,刘西琴多次向贫困群众捐助扶贫资金,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妇女就业,为富余劳力家门口就业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平台。育园村和平组贫困家庭妇女史传云,2016年进厂后,刻苦学习缝纫技术,成为厂里的骨干,担任班组长、技术监督等职务,年薪好几万,带动了家庭脱贫。史传云逢人就说:“是刘厂长在贫困的路上拉了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