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 一号通办我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创新提速
本报讯(记者
王婷婷)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抓手,积极主动作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建设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促进全市政务服务水平提速增效。安徽政务服务网六安分厅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一号通办”,2018年共受理办件85万件,平均办结率达95%,是全省首家与省门户安全级别同步的地市级门户。
为统筹部署全市整体工作,2018年我市两次调整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方案。市直、各县区合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通过整改优化,我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现可办理174092项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规范了办事流程。为保证办事材料真精减,我市集中攻坚,依法审查,分批公示,确保“减证便民”落到实处。通过清理,市直47家单位178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8673项申请材料,精简了4872项,精简率56.2%;各县区级、乡(街)、村(居)精简率均在55%以上。
我市主动整合网上平台,市政务服务门户已与全省统一用户认证平台实现对接,全市48个市直部门、8个县区、146个乡镇(街道)和1939个社区(村)共174092项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号登录,全网通办”。同时,通过汇集数据,系统整合,制证应用,力抓数据资源共享。“一枚印章管审批、多表合一先试点、联动办理‘一件事’……”我市在全省首创或率先试点进行的一系列举措,切实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实现了便民、惠民、利民服务。与此同时,市政务服务中心为提升办事群众满意度,对服务大厅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开设便民服务专区,将不动产办事大厅、车驾管办事大厅等纳入中心统一监督管理,执行统一服务标准,实现“多门”变“一门”。当前,市政务服务中心正探索“一窗”分类受理模式,将进驻中心的窗口单位归类为税务通办、企业开办、社会保障、工业建设、投资项目、社会事项六个服务区。
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中,我市始终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网上办事的“难点”,消除便民服务的“痛点”,疏通办事创业的“堵点”,打通营商环境的“阻点”,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开启政务服务新模式,让全市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