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静
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最温暖的港湾,尤其是对在外的游子更是最甜蜜的归宿。对于裕安区独山镇龙井村脱贫户李贤财一家来说,春节合家团圆更是迫不及待,因为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孙女即将从上海打工地自驾,朝着最温暖最甜蜜的地方急驶……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用在李贤财身上一点不假。1月15日,他和妻子更是起了个大早,到镇上集市买了好多菜,满心欢喜地等着儿子一家回来。
“现在家里啥都不缺,你们回来就好,哪还要买这么多东西?”儿子刚到家,李贤财边说边接过儿子车里的大小箱包。其妻则笑着抱过儿媳怀里的孙女问道:“回来这么远,累了吧?”一旁的李从维赶紧回道:“我们早就想回来了。”其实,对于李从维来说,“回家”并不仅仅是从上海到龙井村的600多公里路程,也不仅仅是8个小时的自驾时间,而是一段好几年的心路变化历程。
提及“回家”,儿媳胡静娴感慨道:“我和从维恋爱三四年,他都不愿带我回家,总说家里就一间破土房不像家不想回。”在胡静娴看来,因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李从维和父母多年都很忧虑没精神头。“好在有了精准扶贫政策和定点结对帮扶,家里的危房变新房,我和从维也成了家生了娃。”胡静娴开心地告诉大家,李从维知道家里脱贫后干劲十足,去年通过自学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在上海那家广告公司受到提拔,工资涨了不少。
说话间,一家人已走到新房前。这是有着15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内部分区完善、厨卫设施齐全。李贤财赶紧打开了一楼主卧的房门,“我已提前开了空调,你们快带孩子进屋暖和暖和。”这间儿子儿媳新婚的房间里,柜式空调定格在26度,让人顿感暖意。环顾四周,衣柜、沙发、床铺、电视机以及照片墙,都事先整理清洁了。客厅的一角放有一台缝纫机,原来是村里扶贫工作队给李贤财妻子介绍了一些本地手工活,可以在家里做,收入也还可以。又看到父母在家里养了些鸡鸭种了不少菜,李从维说道:“妈妈以后别出去打工了,有你在家里操持才像个家呢。”李贤财则在一旁笑着点头。
“你家新房是2017年盖的,村村通公路也修到了门口,生活大变样啊。”过来慰问的皖西日报社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支祖会感慨道,2014年起,李贤财被当地政府正式建档立卡,定为贫困户,成为皖西日报社帮扶对象。扶贫先扶志,李贤财家搬进新房,生活也更有奔头了,于2017年底实现了脱贫。“感谢扶贫政策和报社的帮扶,也感谢爸妈和从维的努力,我们家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胡静娴很欣喜婆家的脱贫变化。去年李从维按揭买了一辆车,回家更便捷轻快了。
炒菜已端上了桌,四个火锅也点起来,李贤财还特意开了瓶酒。“让我们举杯庆祝幸福新生活……”这美好的一幕,将印刻在大家的心中。
2019年春节,全家人将在新房里度过第一个团圆幸福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