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灯舞

  黄国和

  我的家乡在“灯舞”之乡的金安区孙岗镇,那里历来有玩“狮子灯”和“花鼓灯”习俗。

  狮子灯在孙岗流行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开始,到二月初二结束,舞灯时间长达20余天。期间,狮子灯组织者都会在乡邻间,以自然村庄为基础挨家挨户落实舞狮时间(俗称“打场”)。

  舞狮队伍到来之前,要先挂上红灯笼,在堂屋的香火柜上点燃红蜡烛和檀香,然后在大门外放鞭炮迎接舞狮队伍,俗称“接狮”或“接灯”。舞狮时,只要“拉神头”一声“哎”,“狮子”就停下来。“拉神头”手摸“狮子头”赞着喜句,什么“那家玩到这家来,两家大门一样开。那家到有千年宝,这家却有万年财”等,多以表示吉庆和索要一点“礼品”为内容。主人根据“拉神头”的要求也经常向“香火柜”上放“香烟”“糖果”“糕点”,还有少许“红包”等,表示对舞狮者的奖赏。

  舞狮者会从“狮子”口里伸手把礼品或红包拿到自己的口袋里。锣鼓器乐听从“拉神头”指挥有节奏地吹拉弹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应着狮子灯的表演,不断地鼓掌喝彩。玩到精彩之时,锣鼓手们更是毫不含糊地越敲越急,锣鼓锤子雨点般地落在锣面上、鼓皮上,霎时,锣鼓声、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舞狮者每在此时也会舞得更欢。

  在众多表演形式中,要数“狮子盘大场”场面最大最壮观,观众也最多。每到“二月二”晚上,附近村庄的人们都会聚焦在一个谷场上。谷场上摆放着10几张方桌叠加成4层约有4米高的“舞狮台”,表演者要在这个“舞台”上表演钻爬翻滚等各种动作,特别是结束动作更为惊险,他们从舞台顶层纵身一跃,飘落地面,观众先是掌心出汗,后又掌声雷动,无不赞叹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花鼓灯”是紧随“狮子灯”登场的又一个“灯舞”形式。孙岗镇花鼓灯犹以五十铺和新桥村闻名。20世纪60年代节庆期间流行的“打花鼓”表演形式,规模较小,是一个“灯芯”(男花鼓演员)和两个“兰花”(花鼓搭子,女花鼓灯演员)组成的3人舞。这种歌舞形式具有民俗性和群众自娱性特点。它和狮子灯常组合一起,先演狮子灯,后演“打花鼓”。五十铺的“打花鼓”表演也是3人舞,由“灯芯”和“兰花”组成。灯芯身着对襟中装,头扎帕巾,腰系彩带,脚穿布鞋,手持小锣,兰花身穿大襟村姑服和彩裤,手执彩扇和方巾(也有肩挎小板鼓的)。表演时,灯芯先唱,兰花应答帮腔。歌舞节奏由鼓架子掌握,兰花和鼓架子做着几乎一致动作,以“十”字舞为主,前后走动和左右跳动相协调。乐器主要有板鼓和小锣。

  “打花鼓”表演艺术取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多数是期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愿望,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也有节庆祝福赞语。五十铺“打花鼓”集中表演时间和五十铺狮子灯表演基本一致,每年从正月初七开始,至二月初二结束。

  “打花鼓”是“花鼓灯”表演艺术中的“小场”。孙岗花鼓灯格局和场面较大的是新桥村花鼓灯。内容和形式与金安区双河镇花鼓灯基本相似,演员有灯芯、花旦(2人)、推船、拉船(小丑)、旁唱等。锣鼓班子,由7-11人组成,主要乐器是锣鼓、包括花鼓、大锣、小锣、大镲、脆锣等,也辅之以吹奏乐器。舞蹈内容取材于日常生产劳动,像簸簸箕、踏车步等,是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模仿。新桥花鼓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舞中有歌,歌中有舞。旁唱者常常是即兴编唱,旋律欢快激昂。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难忘家乡灯舞⊙正月十五撩火球⊙张玉柱 剪纸⊙父亲是村里人⊙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