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鑫 本报记者 程传军
隆冬时节,走进被誉为裕安区“北大门”之称的单王乡,一个个村庄朴素整洁,生态乡村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意境直扑胸怀。说起村庄环境的变化,村民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产业发展兴旺,老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了。”
近年来,裕安区单王乡抢抓“淠河经济带”和“江淮果岭”战略机遇,加强农业招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步伐,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去年以来,该乡积极谋划项目,以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多渠道整合资金投入到“双基”工程中去,谋划建设“果岭通道”“沿淠路网”,打通断头路,对原有村道进行加宽改造,开展农田水利三年修复提升计划,对乡卫生院和17个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全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完成减贫任务。2014年至2018年全乡已累计脱贫2814户7256人,贫困发生率从15.2%降至1.2%,5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降至2%,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满意较高,顺利出列。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全乡将防范返贫和不能稳定脱贫,加大帮扶政策落实力度,确保贫困户政策应享尽享,对五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发展。
加强农业工业招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该乡累计流转土地1.5万余亩,目前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6个,生产大户和能手近百个,其中继红家庭农场为六安市五星级家庭农场,宏硕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黄桃夺得全省2017年优质果品展一等奖,岗区的黄桃、冬枣、晚秋黄梨、草莓、葡萄产业已初具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下一步该乡将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果产品和农业加工企业等现代农业企业,发挥企业带头作用和龙头效应,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大户+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努力把岗区的水果,湾区的大棚蔬菜、花生等打造出特色,发展壮大。发挥在常州从事灯具产业人员聚集的优势,积极开展“引凤还巢”,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员回乡创业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增加就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集镇和美丽乡村。近年来该乡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对乡政府所在地集镇进行打造,改造集镇农贸市场1个,建立日处理污水500吨污水处理厂一个……集镇的集聚发展功能日益凸显,集镇面貌和秩序焕然一新。全乡以张祠、街道、东湾等10个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点建设为重点,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深入推进垃圾、污水、改厕“三大革命”,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