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方美 本报记者 储著坤
“噼噼啪啪……”一阵响亮而清脆的爆竹声,打破了冬日里僻静小山村的沉寂。日前,金安区东河口镇东河口村新茶组村民何永权和拉祜族媳妇忠妹,在政府帮助修建的新房门前点燃了一挂爆竹,喜迎帮扶单位送来的新家具。
“快进来坐坐,喝杯热茶,看看我的新房。”放完爆竹的何永权一边拍打身上尘土,一边招呼大家到房子里参观。只见,一座红瓦白墙,150多平方米的新房,映着周边的绿树显得生机盎然。走进大门,中间是一间宽敞的客厅,右侧是一间主卧,已贴上灰白的地砖,房间里干净整洁,客厅中间靠后两侧,有一间次卧和一个卫生间,客厅的左侧是厨房,瓦工正在搭建灶台。
“真没有想到,告别了破旧土房,住进了政府帮我们盖的新房。”何永权言语中带着感激。20年前,拉祜族姑娘忠妹离开家乡云南普洱,远嫁到金安区东河口镇,与何永权喜结连理。前几年,随着丈夫何永权被查出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加上孩子又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急转而下。
2014年,忠妹一家人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他们享受到了各种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2018年7月份,忠妹一家人通过政府危房改造,短短的几个月,一座新房就完工了。
“新房建好了,还得帮忠妹一家添置一些家具。”金安区委统战部负责人得知新房落成后,积极协调金安区装饰建材家居商会。随后,爱心会员踊跃捐赠,一张大圆桌、十张大椅子,两张床、四个床头柜,两个大衣柜、一个电脑桌、一把椅子,一个多功能沙发……日常家具应有尽有。前不久,一辆大卡车将这些送到了忠妹家里。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大家的爱心付出……”忠妹丈夫何永权一边帮搬卸家具,一边反复念叨着。朴素讷言的拉祜族媳妇忠妹,看着一件件崭新的家具,一个劲儿的说着拉祜语“达佳、达佳”(汉语意思是“漂亮”)。
“孩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吧?”赶来帮忙的东河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文问道。“是的,今年回来过年总算有新房住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房间了。前段时间,他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问家里房子进展情况呢。”何永权乐呵呵地说。
“新房有了,家具有了,今年可以住新房过新年了,年货准备的怎样了?”金安区民宗局负责人关切地问。“没问题,没问题,正在慢慢准备。”何永权连连应答:“2018年春天,你们免费送来的50只鹅苗已全部长成,卖20元一斤,供不应求,大家都说这鹅品种好,肉味鲜美,光卖鹅就增加收入1万多元,还有合作社代养分红2250元。”大家与坐在沙发上的何永权夫妇俩唠起了家常。
“我们一定会好好努力,勤俭持家,不辜负党委、政府和众多好心人的真诚帮助。”在一旁的忠妹,也说出了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