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 足音铿锵——我市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瑞

  “我家住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新湾组,位于3A级风景区、国家天马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曾经的我,父亲去世、丈夫离我而去,女儿又患重病,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家庭属于贫困户,但现在,我十分自豪地在这里向大家报告,通过政府帮扶和政策带动,已成功脱贫,请大家有时间到大湾来走一走,看一看我们的新变化……”

  说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话的,是今年46岁的周秀凤。宣告脱贫的她,现在成了全市脱贫攻坚的义务宣讲员,在每一场的宣讲过程中,她都不忘说:“我要感谢这么好的政策,在致富的道路上,没有丢下我们每一个人;还要感谢我的帮扶干部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父老乡亲,是你们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翻过2018年的日历,六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老区六安正全面打响一场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

  让镜头聚焦在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过路人经常能看到一个身材精瘦、微微驼背的汉子或牵着牛吃草,或赶着鹅进棚的忙碌场景。这个人就是54岁的纪道明。

  纪道明2003年妻子意外出车祸、瘫痪在床,15年来,他独自一人照顾妻子、抚养儿子,克服贫困、发展产业,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2014年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开始,老纪积极响应产业扶贫政策,主动发展养牛业;2017年5月,在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关心帮助下,纪道明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租地3亩新建黄牛和皖西大白鹅散养基地,散养黄牛30头、白鹅200只;2017年8月,纪道明作为梅山村贫困户代表与迎驾慈善基金会、安徽省徽菜产业发展促进会、固镇军明皖西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家合作商签订了产业扶贫合作协议,2017年实现了稳定脱贫。老纪在脱贫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梅山村的父老乡亲,2017年,他带动本村贫困户25人参与养殖业用工,户均增收1500元;2018年,他的带动力度更大了,本村30户贫困户和低保、残疾、独居老人户等,每户入股500元到村合作社养鹅,村合作社委托老纪经营管理,受益全部给入股农户分红,户均每年可增收1000元左右。2017年,经六安市道德委员会评选,纪道明被评为“六安好人”。

  (二)

  不仅仅有这样自立自强的脱贫带头人,全市在脱贫攻坚战中,还涌现出了像余静一样无数为之默默奉献的扶贫干部——2015年7月,本在金寨县中医院信息科工作的80后女干部余静,忍痛为不满6个月的女儿断奶,报名驻村扶贫。从此,花石乡大湾村崎岖山路上多了一个瘦弱而坚毅的身影。因工作扎实、成绩突出,2017年余静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日前又获得“全省第六批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光荣称号。“荣誉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一定会把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好,带领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余静说。

  余静着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探索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四联四帮”工程,组织村里61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73户贫困户“结穷亲”,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全面提振。从破解群众增收难题着手,大力开展产业、就业扶贫,新建、改扩建茶园1200亩,争取资金1800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集茶叶采摘、制作、品尝、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茶场;建设273.6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处,棚下种植灵芝等经济作物,可带动91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8万元。抢抓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机遇,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安置点4个,共安置群众107户273人,其中贫困群众61户198人。利用农户腾退闲置房屋发展民俗与乡村旅游,村容村貌日新月异……身材瘦小、皮肤黝黑,驻村3年,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完成了从技术干部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华丽蜕变。

  “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这是余静对党的庄严承诺,是对大湾村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这也代表了我市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的坚强心声。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驻村扶贫工作队417支、1265人,其中:省直选派74支工作队222人、市直选派128支工作队330人,县区选派215支工作队710人,另霍邱、舒城、裕安分别有1名中直单位选派帮扶干部。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小康路上 足音铿锵——我市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综述⊙冬寒情谊暖⊙六安开发区新增两家省院士工作站⊙拉祜媳妇本地郎 欢欢喜喜住新房⊙驻六安的省人大代表认真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今年春运我市旅客发送量预计达912万人次⊙我市获2019年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26亿元⊙六安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科技企业孵化器⊙金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