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姗 综合整理
齐永成委员:
振兴技工院校发展 建设技工教育大市
近年来,我市技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特色更加鲜明,但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各地新建的工业园区急需大批高级技工人才,技工荒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建设技工教育大市已势在必行。
建议:
打破僵化体系,强化政府统筹
破解各自为政,全面统筹协调。市政府应从宏观上对全市技工院校进行协调,打破各自封闭体系的局面。一方面严格实行准入控制,做到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提出要求,优先使用高等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政府搭桥牵线,拓宽就业渠道。
加大经费投入,推进多元发展
各级政府应在资金上对技工院校、尤其是骨干示范学校进行适当扶持,特别要加大实验实习设备更新、基本建设及新专业设置的投资,技工学校要切实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多种机制、多种形式和多种模式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学校发展。
开展多种培训,适应市场需求
利用订单培训应对“技工荒”和“就业难”。实行开放式办学,按需培训。坚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以城市边缘地区及规划区、开发区的农民和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训为依托,培训、就业安置和追踪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
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人才质量
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高速发展的灵魂,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和信息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保障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舆论氛围
各级政府、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要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鼓掌叫好,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施萍委员:
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变“小而弱”为“小而美”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造成乡村小规模学校增多。撤点并校后出现了“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以及当前教育发展现状,决定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将会长期存在。为了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变“小而弱”为“小而美”,必须努力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办出“有温度”的乡村教育,保障偏远乡村孩子接受公平均衡的教育。
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为每一所农村学校设置一名骨干教师(市级或县级)专项指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努力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鼓励县区政府与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机制,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着力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一专多能”教师同时可以在小规模学校教几门课。学习培训资源向小规模学校倾斜。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由教研部门牵头,建立健全教研长效机制,着重解决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低效率、教师结构欠合理、教研活动难开展、课改推进缺支撑等突出问题。探索个性化教学,突出因材施教。发挥学校文体设施、功能教室的作用,开展社团、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推进中心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完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做好支教帮扶
激活教师内生动力,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积极做好帮扶工作。
鼓励农村学校艺体等紧缺学科教师通过“走教”方式,缓解结构性缺编矛盾,以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
启动小规模学校校长公开竞聘制和任期目标制,让有抱负、有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人才引领小规模学校跨越发展。
加强信息技术运用,促进教育公平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让农村学校享有丰富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农村学生接受城市最优秀教师的教学课程,做到名师资源共享。
推进学科资源平台建设。建成具有县域特色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优先为小规模学校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网络联校工程,实现小规模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网络资源共享。
民革六安市委会:
推进城区公办学前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二胎”政策出台,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较快,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比例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建议:
进一步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前教育对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健康心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有着重要作用。应鼓励开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支持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针对城市中心区及城乡结合部公办幼儿园学位、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短缺,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入园难等问题,由政府根据城区幼儿园布局情况统筹安排,交给临近的小学兴办成普惠性的公办幼儿园,免收租金。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力量。补足配齐幼儿园专任教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幼儿园监管指导,提升办学水平。建立家长委员对幼儿园安全常态化监管机制。